天气速递
明天起气温小幅下降沿海有7~9级大风服务提示
附图4月15日20时过去6小时阵风预报
15日全市天气多云到晴。受冷空气影响,明天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略有下降,白天最高气温在23~28℃,体感较闷热,夜晨最低气温在14~20℃,昼夜温差较大,请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着凉。
此外,明后两天沿海阵风可达7~9级,需注意防范沿海大风对交通运输、滨海旅游和近海养殖等行业的不利影响(附图)。
生活指数预报
气象小科普
伤不起的强对流!掌握这些避险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强对流天气是所有的天气中最难预报的类型。它来得急、变化快,破坏力极大。随着夏季的到来,这种来去匆匆、神秘莫测的天气又活跃起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了解强对流天气特性,掌握防御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命。强对流有多凶?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变化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飑线、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强烈对流的灾害性天气,是具有较强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我国,强对流天气常发于春夏两季。春季,经常出现的是冰雹大风,容易破坏建筑物,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则会摧毁农作物,破坏农业设施。夏季是强对流天气最多发时段,经常出现的则是短时强降水以及雷暴大风等,排水设施较差的城市可能出现内涝,而在地质结构薄弱的地区,易出现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短时强降雨也会使江河湖水位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引发洪水,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了解完了强对流的秉性,那要如何防范呢?以下这些要点,一定要牢记。遭遇雷电你该怎么办?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省会级城市中,最“招雷”的当属海口,平均一年中有84.2天能听到雷声,也就是说大约每4天雷声就会来海口打卡一次。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击。像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遭遇冰雹你该怎么办?冰雹,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有时小如绿豆、黄豆,有时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冰雹一旦砸下来,冲击力是不小的。一般来说,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即新闻常说的“鸡蛋大小的冰雹”,重量差不多30克左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它从米高空落到地面时,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也就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地方丢个带土的花盆,砸向人或车……这只是一个冰雹,如果我们在户外遭遇冰雹,可能是若干个“花盆”从天而降。所以遭遇冰雹,切不可掉以轻心。遭遇短时强降水你该怎么办?短时强降水一般是指1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0毫米的降水。一天当中,短时强降水最活跃的时段是午后16-17时。这是因为午后地面气温上升,大气的上升运动更强烈,由于受热不均,可能激发出一些热对流,再加上天气系统的影响,易导致短时强降水出现。大家在午后时段更要多加防范“急雨”。短时强降水可能导致城市路面积水或内涝,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强对流天气变化莫测,破坏力强,最好的防御就是及时躲避。夏季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一旦接收到气象台发布强对流的相关预警,应按照预警中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来源:中国天气网学党史——红色文物故事
刘少奇工作时使用过的放大镜刘少奇工作时使用过的放大镜,通长24.3厘米,镜面为圆形凸透镜、直径8.5厘米,装有铜质框架和木质手柄,手柄上标有“USA”字样,美国制造,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刘少奇在中南海办公室看文件、书报、查阅地图时用过的,现存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为国家一级文物。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已年过半百,视力开始衰退,因此,办公时他常常戴上老花镜,手拿放大镜,认真地阅读、批改文件,查看地图。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全国一片欢腾。那天,总参谋部很快给刘少奇送来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详细报告,并附有一张标记着原子弹爆炸方位的地图。这张地图太大,办公桌上展不开,刘少奇就让秘书把它摊开放在地板上。他戴着老花镜,右手拿着放大镜,左腿跪下去,左手支撑着身体,侧卧在地图上,全神贯注地在地图上寻找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方位。他认真辨识着地图上那深浅不一的颜色和各种标记,比对着地图下方的说明,很快,他就找到了。他的眼睛盯着地图上那个针尖大小的点,感慨道:“我们国家制造这颗原子弹可不容易啊!自从决定搞原子弹后,从中央到地方,大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通过这件文物,我们仿佛看到了刘少奇在办公室手拿放大镜批阅文件、阅读书报、查看地图的身影。来源:学习强国
制作:蔡乐天熊红
校对:黄奕丹魏方稳
审核:廖燕珍洪晓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