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被别人贴上一种标签的时候,在他的内心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促使自己的行为向所贴标签的内容指向靠近,渐渐就变成标签所示的那种人。心理学上把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标签还是坏标签,他都会强烈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感,结果往往使人向标签所提示的方向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就是标签效应在起作用。标签效应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使用否定性的标签,多使用正面的标签,暗示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孩子的很多表现是一种自然流露,没有做人品质上的差别,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如果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父母不要轻易的用不懂事、自私、笨蛋之类的语言标签,会对孩子的自尊、自信产生很深的伤害,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真的对自己产生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父母所说的那种人?这样就会不自觉的放弃,努力,促使坏的标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也就是在家庭里,父母批评孩子越多,感觉孩子越笨的原因。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贴上正面的标签,哪怕孩子让自己失望透顶,也要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然后不断的往他身上贴正面的标签,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满足,并且能够保持下去,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你所标签的那种人。我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假期里自己第一次主动帮家长做饭炒菜,吃饭时母亲说孩子,你还会炒菜?做的还不错!我很高兴,第二天就接着做饭炒菜。过了几天,母亲说你做的菜的味道越来越好了!母亲的表扬使我做饭炒菜的兴趣大增,从此爱上了做饭,到现在在家里炒菜做饭总感觉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这就是母亲给我贴的正向的标签的结果,对我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标签效应的作用提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孩子的缺点,千万不要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应该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处处留心孩子的进步,多给孩子贴上好的标签,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成为一个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具有坚定信念自信的人,使孩子朝着自己标签所示的方向不断进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