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0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浸式”这个词火了,随之而来的很多事情,都被冠以“沉浸式”之名。
比如,沉浸式体验、沉浸式化妆、沉浸式回家……
所谓“沉浸式”到底是个什么“式”?顾名思义,就像整个人浸泡在水里一样,可以理解为全身心的、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
比如,短视频平台上,一些人拍摄的沉浸式化妆,就是置身于一个嘈杂的真实生活环境中,仍能心无旁骛地醉心于化妆。
“全神贯注”是一个褒义词,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大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但并非所有的“沉浸式”都是好的。
有时候,全身心沉浸于一件事,反而并不好,比如,沉浸式恋爱。
“沉浸式恋爱”与“恋爱脑”可以划约等于号,两者有着很多共性。
总结起来也就是,只要陷入一段感情,就全身心投入这段感情,乍听起来没毛病,但这种对恋情的“沉浸”,又像飞蛾扑火,往往缺少了综合的判断和理性的思考。
婚姻非儿戏。
有时候,陷入一段“沉浸式恋爱”或许还能成为一段美好回忆,但若是因为“沉浸式恋爱”而走进婚姻,那么这种婚姻极有可能是不幸的。
因为这种婚姻往往只凭一个“爱”字,深陷于这个“爱”字,所以不能跳脱出来,不能全面的、理性地看待这份感情。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02
朋友阿园(化名)前段时间离婚了,离婚原因说起来也令人难以置信,竟然只是为了一只鸡腿。
阿园婚姻的失败,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在这之前,她的婚姻就不被人看好。毕竟,她和丈夫真的不般配。
阿园是城里人,家境尚可,父母只她一个独生女,当明珠一样捧在手里。二十岁时,父母就以她的名字买了一套房子,刚刚毕业,父亲就送了她一辆代步车。
三年前,阿园认识了一个“凤凰男”,老家农村,靠知识改写命运,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一家国企工作,稳定体面,待遇也好。
阿园初见“凤凰男”,就被他的学识谈吐迷得神魂颠倒。
“凤凰男”表面看似风光,真实的生活却无比凄惨,每月工资一到账,立马把一大半转给父母,老家弟弟妹妹的学费都指望他,家里的化肥农药也都指望他,且母亲身体不好,常年离不开药。
“凤凰男”虽然工作多年,但在城里一无所有,在“城中村”租住着最便宜的房子,还经常以泡面度日。
然而这些在阿园眼里,根本都不是问题,她曾说,爱的是他这个人,又不是他的家。
恋爱虽然是两个人的事,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事。等迈入婚姻之后,他家的事,都会变成你的事;他家的负担就会变成你的负担;他家的压力也都会甩到你肩上,让你推不得、躲不得。
两人“沉浸式恋爱”一年后,阿园就闹着要嫁给他,阿园父母急的双双病倒,但阿园还是不肯回头,最后执意嫁了。
婚房是阿园父母陪嫁的,结婚后,阿园丈夫接父母来住,从此以后,家里的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阿园发现,丈夫无比孝顺父母,简直就是“愚孝”,他绝不让阿园说他父母的半个“不”字。
且丈夫自尊心很强,比如婚房,他从来不让阿园说是她娘家陪嫁的,在他父母面前,他都说是他买的,所以公婆住的理直气壮。
有一次,阿园回娘家,母亲知道女婿抠门,平时舍不得买肉吃,就给阿园带了一些鸡腿,一袋做好的,一袋冷冻的。
回家后,每人分别吃了两只,最后盘里剩一只,阿园就拿起来吃了,结果丈夫就不乐意了,不光夺走了鸡腿,还骂骂咧咧说阿园不懂事,应该让他父母吃。
阿园争辩了几句,说鸡腿是她娘家拿来的,凭什么之类的话。丈夫大感觉很没面子,为了在父母面前显示自己的威风,就扇了阿园一巴掌。
这一巴掌,把婚姻扇没了。
走出婚姻后,阿园才开始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份感情,她说都是当初的“沉浸式恋爱”害了自己。
恋爱那会儿,她眼里心里只有情和爱,对于“凤凰男”身上的一些毛病,她明明知道,却故意装作视而不见。
如今才恍然大悟,“沉浸式恋爱”害人不浅。
03
阿园的婚姻表面上是败给了一只鸡腿,然而,实际上又不仅仅只是败给了鸡腿。
那只鸡腿,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引燃婚姻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追根溯源,阿园从最初的“沉浸式恋爱”就错了,她只顾飞蛾扑火一样恋爱,却从没理性地评估这份感情,更没有用长远眼光预判两人的未来。
幸福的婚姻,当然要以“爱”为前提,但“爱”不是结婚的全部理由,既要爱,又要合适。
不要因为爱他,就对他的一些条件无尽包容、装瞎装聋、自欺欺人。要知道,婚姻是个放大镜,很多婚前的小问题,到了婚后就可能被成千上万倍地放大。
婚前尚且不能忍受的小问题,婚后可能就会成为致命的“毒瘤”。
要想获得幸福的婚姻,在恋爱时,一定要警惕“沉浸式恋爱”,要保持“一半清醒一半醉”,既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段感情、认真爱,又要时时跳脱出这份感情,以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这份感情。
恋爱可以感性,但结婚一定要理性。
好的婚姻一定是双方相互滋养,相互成就,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和消耗。
理性结婚,是成年人的高级自律。
文/风华
你怎么评价“沉浸式恋爱”害人不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