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三文鱼都下架了,三文鱼寿司想吃也吃不到呀!但你如果听我说完,估计风头过去了,你也不一定敢吃了。三文鱼中存在两种潜在危害,但不要过于担心,在送到餐桌前一般来说危害都已经消除了。
细菌危害
不仅是三文鱼,其他动物都存在着大量细菌。不过,细菌主要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所以一般来说生鱼片中不存在细菌危害,但是细菌有可能会被人为地转移到肌肉组织中。一般我们很难买到完整的三文鱼,有些三文鱼上了渔船之后,刀工师傅就会在第一时间清除掉它们的内脏和消化道,防止鱼肉被细菌污染。
抬杠:毕竟是人为操作,刀切来切去的,处理鱼时是否会不小心,接触到消化道的细菌,然后再接触到鱼肉,从而导致消化道的细菌发生转移就不好说了,毕竟谁也不会派一个人上船上盯着,或者规定如何用刀,分别用几把刀,每杀一条要如何清洗消毒,或者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测。
寄生虫危害
要说鱼肉里面有什么危害,那就是寄生虫了。与细菌不同,它们的细胞更大,或者是多细胞生物,有复杂的生命周期。较大的病原体包括线虫(扁形虫)、蛔虫,甚至多细胞寄生虫。这些微生物不仅仅局限于肠道。在它们复杂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生长阶段会跑到不同的宿主中成长。在三文鱼中,寄生虫会在鱼的肌肉中钻个洞,然后形成囊(充满液体的小泡泡),在这些囊中产卵。这些囊很小,比一粒米还小,很难发现,没见哪个师傅会拿着小镊子和放大镜给你慢慢挑出来,更别说是它们的卵了。好在寄生虫无法忍受严寒,我们可以把它们冻死。冷冻后,它们的细胞会爆裂成鱼体内无害的爆裂细胞。
因此在三文鱼捕捞国家(丹麦、挪威、智利等)都有严格的冷冻标准,饭店和市场上提供给消费者的所有三文鱼,甚至寿司,都必须冷冻到一定程度达到除鱼体内潜伏的任何寄生虫的标准。
一般的冷冻标准:
-20℃以下冷冻7天,-35°C以下直至冻成硬邦邦的固体,并在-35°C以下保存15小时,-35°C以下直至冻成硬邦邦的固体,并在-20°C以下保存24小时。上饭店别闹笑话:当你吃寿司或三文鱼时,不要傻呵呵地问:“服务员,这三文鱼新鲜不新鲜,怎么感觉冰冰的,是不是冻过了,给我换一盘新鲜的,没冻过的?”
大多数捕捞船,在船上处理掉内脏之后就会把三文鱼放入-40°C的冰柜中,从而达到瞬间冷冻,直到船靠岸。因此,当你吃新鲜的寿司和三文鱼刺身时,一般来说都是冷冻鱼。
当然标准是一回事,执行则是另外一回事。就像上文说的万一被细菌污染了,冷冻可以干掉寄生虫,但并不一定能干掉细菌,在寒冷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会进入冬眠,温度上来了就变得活跃起来。而寄生虫,鱼上船可能要经过供应商、经销商、餐厅,在这期间如果每一个环节都想节约成本,船上冷冻温度不够,供应商可能会认为经销商拿回去再卖出去有个过程会进行冷冻,而经销商认为供应商已经按标准冷冻了,或者认为饭店拿回去反正也要冷冻,因此他们都没有按照标准冷冻,一条鱼没经过严格的冷冻标准可能会直接呈现在餐桌之上。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像来是高标准,低……当然我这是吹毛求疵了,属于极小概率的事情。
冷冻的更好吃
还有些人追求极致的“鲜”,比如隔壁日本人,八爪鱼非得吃那种还在一扭一扭的,口味实在太重。
事实上,日本人曾做过味觉盲测,在一些美食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品尝冷冻过的三文鱼和没冷过的鲜鱼,让他们评选出味道更好的鱼,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冷冻鱼获胜,但味蕾这东西因人而异。日本美食专家认为鱼被捕获后立即进行冷冻,有助于锁住鱼的鲜味,不过冷冻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肉的质感。
最后
对于近期来说,大家最好老老实实的,别说买不到,能买到也别买。虽然病毒大概率不可能出现在三文鱼上,这次可能是人为操作时不小心转移上去的,但是不怕一万。病毒可冻不死,想想万年冰川中的远古病毒,以及喜马拉雅冰川融合科学家发现的病毒,小心驶得万年船。如果真想吃最起码要56度以上,煮上30分钟,在它每下锅之前,你必然要与其接触,也是凶险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