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视觉》这节课做铺垫,这周研究了凸透镜成像中的奥秘。
放大镜,学名凸透镜。“凸”是就形状而言,让学生仔细摸一摸,就会发现。透明的镜子,除了可以放大近处的物体,还可以聚光,关键还能照“像”。
拿着凸透镜,伸直胳膊看远处的物体或字,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看老师点着的蜡烛呢?
固定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或书的距离,看看如何才能呈现出清晰的蜡烛的火焰,并用手摸一摸,感觉如何?
拉窗帘,关灯,开始科学的烛光实验。
于是,书包橱,墙,甚至天花板,都有了火焰,而且效果好的小组,都能看到火焰下方的蜡烛部分。不过,这火焰怎么没有温度?
感受到了凸透镜的神奇,第二课时,我准备了14根50厘米的直尺,直接抛给学生问题:材料除了上节课的凸透镜,蜡烛,打火机和报纸,新增尺子,这么长的尺子可以为上节课的“照像”实验量什么?
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测量两种大小的凸透镜成像时火焰和凸透镜以及凸透镜和纸之间的距离,并记录数据。
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学生观察到的清晰的火焰有两种,一种是明显比实际火焰小的,不太容易观察到,一种是和真实火焰差不多和明显大的,这个很容易观察到。因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仅以测量为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实验规律。
线下课按下了暂停键,了解视觉原理,线上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