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我有很多近视的非医生朋友,随着我们一起步入中年,经常在聚会时谈论起这个年龄阶段的种种不易、互相鼓励安慰彼此。其中一个话题经常出现。我的朋友们常常半开玩笑地问我:“听说近视的人不会老花?我近视,这辈子应该不会老花吧。”我也愿意他们永远不会老花,但真相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普遍。许多近视的中年人,发现自己在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时,似乎不再那么依赖眼镜。这种现象引发了一个普遍的误解:近视眼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像其他人一样经历老花眼的困扰。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下,作为普通人,我们真的能逃避老化的自然规律吗?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近视眼的中年人来说,老花眼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一、医生眼中的老花眼你的眼睛是世界上最精妙的相机。年轻时,这台“相机”的镜头调焦功能非常灵敏,无论是观赏远处的山川,还是阅读手中的书籍,都能轻松清晰地捕捉每一个细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调焦机制也会逐渐变得不那么灵活。这就是老花眼——或者说,在医学上被称为的“调节性视力减退”。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这是因为眼睛中最最强大的镜头:晶状体。你的眼睛中的晶状体就像一位年轻的运动员,充满了活力和灵活性。在年轻时,这位运动员能够轻松地在短跑和长跑之间切换,速度快慢自如,无论是近距离的观察还是远处的聚焦,都能游刃有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运动员的骨骼和韧带逐渐老化,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力量也开始减退。这位曾经能够自如切换的运动员,渐渐发现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地进行短跑了。他开始更多地进行慢跑,直至最后,只能进行轻松的散步。晶状体这个“运动员”的变化过程就是老花眼,它是一个自然的生理变化,通常在人们40岁左右开始显现、45岁左右突然明显。初始症状可能是阅读或做近距离工作时的困难,尤其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更为明显。你可能会发现,将阅读材料稍微远离一些,能够看得更清楚。这不是眼睛“生病了”的标志,而是晶状体和睫状肌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变化。老花眼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显现,最初的症状可能是阅读困难,尤其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你可能会发现,把书或手机稍微远离一些,会更容易看清楚。这并不是因为你的眼睛“生病了”,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老化过程。在医学上,老花眼是不可避免的,它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他们年轻时的视力如何。它是岁月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的印记,提醒我们珍惜我们的每一刻清晰视界。二、大众眼中的老花眼那么,大众是如何理解老花眼的呢?其实,大众和医生的理解完全不同,大众把老花眼普遍理解为“需要戴老花镜”,“不戴花镜、年纪大了就看不清近处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不用戴老花镜,他就没有老花”,即使他平常戴近视眼镜。这是由于职业背景和专业知识不一样造成的,这种理解虽然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却忽略了老花眼背后更复杂的医学原理。这种观点可能源于近视者在不戴眼镜时,发现自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近处的物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免疫于老花眼,而是他们的近视度数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抵消”了老花度数的影响。大众认知是从生活常识、从观察到的真实现象出发的,而和医生聊起这个话题,医生总是很认真的给大众科普,说大众的说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大众的说法不符合医生的认知,而由于职业特点、一般的医生都爱较真,碰到不符合认知的情况、总是喜欢尝试去“纠正”,譬如我。其实并不矛盾。大众认知与医学真相的差异大众认知与医学真相的差异,其实是个美丽的误解,大家只是从各自的理解出发,所以出现了“近视的人不会老花”,“你想的美、所有人都得老花”这两种说法。那么,近视和老花眼的度数关系又是如何呢?三、近视与老花眼的度数关系现在,让我们澄清一下近视度数与老花眼度数之间的真实关系。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许多人都认为近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老花。这是真的吗?答案是:部分正确,但并不全面。近视,医学上称为“屈光不正”,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屈光系统过强所导致。这意味着近视者在看远物时会感到模糊,因为他们的眼睛无法将远处的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需要戴凹透镜来矫正。而老花眼则是因为晶状体的弹性降低,导致眼睛难以聚焦近处的物体,和远视一样、需要戴凸透镜来帮助(因为凸透镜这一点、所以经常有人分不清远视和老花,以后我们会给大家科普)。凹透镜我们常用(-)来表示,比如度的凹透镜,我们可以写作-1.50D。而凸透镜我们常用(+)来表示,比如度的凸透镜,我们写作+3.00D。当眼睛本身没有度数,一般情况下,不同年龄对应的老花度数情况如下:45岁左右,老花约为度,即+1.50D50岁左右,老花约为度,即+2.00D60岁左右,老花约为度,即+3.00D如果眼睛本身有远视或者近视,那么老花镜的度数,就是你平常所需眼镜的度数叠加上你老花的度数。所以,当近视者摘下眼镜时,他们的近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花的影响。例如,一位-1.50D近视的人在初期老花时,可能不需要额外的视力矫正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就好比两个力量在“对抗”:一方试图拉远焦点(老花),另一方则努力拉近(近视),如果拉近的力量大于拉远的力量,就不需要戴老花镜;如果拉近的力量小于拉远的力量,就需要戴老花镜。所以,对于上面这位中年朋友,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老花的程度往往会加深,这时近视的“抵消”效果就会减弱。当他50多岁、老花增加到+2.00D,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度,达到这个程度时,他的-1.50D的近视就不够了,他需要戴上50~度的花镜来适当的矫正,不然看近就会很费劲。所以,对于近视多度、度的朋友,可能一辈子不受老花的烦恼,这也是我不建议这个岁数人做老花眼手术的原因(前文:四十多岁,两三百度近视,还能做近视手术吗?还能做老花手术吗?)。而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说,情况会更加复杂。他们可能需要在看远时戴一副高度数的近视眼镜,在看近时则换另一副低一些度数的近视眼镜。额外说一句,老花对于远视的人更麻烦,40岁左右就双眼朦胧、无法看近了,早早就得戴上“花镜”。如果本来配戴+3.50D的眼镜,50多岁的时候,叠加上+2.00D的老花度数,就需要配戴+5.50D、如同某些葡萄酒瓶底一样厚厚的的老花镜。因此,尽管近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老花的影响,但它并不能完全免疫老花眼的影响。在一些近视朋友的生活中,摘掉近视眼镜阅读时的那份清晰,其实是近视和初期老花之间的一种暂时的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衡会逐渐改变。当近视的度数不足以抵消老花的时候,就还是需要配戴花镜,或者需要考虑其他的视力矫正方法。而且,近视的人如果出现老花,其实大多都需要两副眼镜,一副近视的眼镜用来看远,一副老花镜用来看近。真正近视不需要配戴花镜的人,其实很少很少。近视的视力就像一条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年轻时,近视可能是这条曲线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逐渐成为曲线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近视者来说,这条曲线会有一个交点,那就是近视和老花暂时抵消的时刻。但这只是一个过渡期,最终老花会成为主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例子。比如,一位长期依赖眼镜的图书管理员,发现自己在整理书架时,越来越频繁地需要摘下眼镜。或者,一位喜欢手工艺的爷爷,开始注意到在做细致工作时需要更强的光线和放大镜。这些都是老花眼逐渐显现的迹象。对于那些年轻时就有较高度近视的人来说,老花眼的出现可能会使他们的视力调整更加复杂。他们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更换不同类型的眼镜,或者选择多焦点镜片来应对不同的视力需求。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老花眼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视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年轻时近视的人。老花是一个随着时间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适时调整和适应。结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老花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会以各种方式变化,视力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一起讨论了老花眼的医学定义,解释了它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生理过程。我们也探讨了大众对老花眼的常见误解,尤其是关于近视和老花之间的关系。虽然近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抵消老花眼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每个人最终都会面临老花眼的挑战。老花眼的故事提醒我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适应身体的变化。通过定期的眼科检查、选择合适的视力矫正工具,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优雅地应对这些变化。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它带来的变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变化的阶段,继续用清晰的目光欣赏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老花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