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泡与针孔瓷器冷知识

近期,浣溪为优化产品类型,拉近与玩家间的距离,推出玩家访谈互动活动,玩家积极反馈的同时,也向我们的工作人员咨询了一些关于瓷器的问题,其中关于针孔与气泡的问题咨询频率比较高,所以本期与各位交流一下瓷器的针孔与气泡方面的知识。浣溪瓷遵循古法,不仅传承技艺,在原料上更是按照老瓷去挑选,所以在气泡效果上更加还原老瓷。釉泡是什么样的?请看下图明朝传统老瓷片的釉面,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连着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经过下面两张釉泡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明代老瓷片的釉泡,和浣溪古窑牵牛花杯的比起来发色基本相同,锡斑效果接近,青花料一样沉入胎骨,吃胎效果跟传统老瓷片一样,原料贴近老瓷是很重要的因素。明代老瓷片釉泡和浣溪古窑牵牛花大压手杯釉泡对比图刚刚过去的己亥年是浣溪釉里红系列的大年,浣溪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才稳定量产。浣溪成熟的釉里红作品气泡效果也接近完美。首先我们来看玩家回馈的釉里红对比图,图左是玩家拍摄的现代普遍使用的釉里红,清晰地看出釉里红上没有釉泡,说明釉里红是浮在釉上没沉下去的。图右是玩家拍摄的浣溪古窑釉里红,釉里红是在釉泡下面,完全吃胎,这就是浣溪品质的釉泡效果。这是浣溪人不惜高昂代价,寻找传统的原料,用心做好瓷的结果。现代普遍使用的釉里红(左)与浣溪古窑釉里红对比(右)而气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说到气泡就不能不说说与它如影随形般的存在“针孔”。关于针孔瓷器上面的针孔,广泛存在于各种传统老瓷上,是胎釉中那些美丽的气泡,因温度烧制不均,破开之后产生的气孔。其实在传统观赏瓷中,针孔并不算是瑕疵,但是在当下,大家对茶器的精细程度要求更苛刻,针孔被有要求的窑口定义为微瑕。要想完全避免出现,对于一个窑口来说,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可以根据它的形成原理,适当的减少针孔的产生。我们要做到的:一是提高窑温在胎内的各种盐基氧化物能够完全熔解,这样瓷器就不容易产生针孔;二是胎体制作要密实,不留气孔,这样胎体内没有残留气体,在瓷器烧造后就没有针孔。泥釉用原料方面产生釉面针孔和气泡的原因根据科学研究和浣溪师傅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了五种容易产生针孔和气泡的原因,现在拿出以飨读者: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和碳素过多。如果这些有机物和碳素因升温过快、氧化温度过低、氧化气氛不足等原因,在氧化分解阶段没有完全反应,而在高温阶段,釉已经熔融时再反应放出气体,就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其反应如下:c有机物+o2→co2↑(350℃-450℃)c碳素+o2→co2↑(约600℃以上)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铁。因为硫化铁没有磁性,所以用吸铁器、吸铁棒没法除去这些杂质,硫化铁氧化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使瓷器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而且反应生成的氧化铁(fe2o3)还会影响制品的外观颜色,且氧化铁(fe2o3)在高温时又会进一步分解或还原而放出气体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其反应如下:fes2+o2→fes+so2↑(350℃-450℃)4fes+7o2→2fe2o3+4so2↑(500℃-800℃)2fe3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较多的结构水。因为粘土类原料中所含有的结构水的排除温度与其结晶程度、矿物组成及升温速度等因素有关,如升温过快等操作不当的原因也可能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陶瓷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含有结构水的原料的脱水温度分别为:高岭石类粘土400℃—600℃,蒙脱石类粘土550℃—750℃,伊利石类粘土550℃—650℃,叶蜡石600℃—750℃,瓷石600℃—700℃,滑石800℃—900℃。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因为这些碳酸盐矿物的分解反应一般要在1000℃左右才基本结束,而这时釉已经开始熔融,如果升温过快,分解反应所产生的气体相对较难排除,所以也较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也就是说保温时间得充足,保证盐基氧化物剩余物和产生的气体得到充分的排除)。其反应如下:caco3→cao+co2↑(600℃-1050℃)mgco3→mgo+co2↑(400℃-900℃)mgco3caco3→cao+mgo+2co2↑(730℃-950℃)4feco3→2fe2o3+3co2↑(800℃-1000℃)原料中含有较多的硫酸盐和高价铁。因为这些硫酸盐和高价铁在氧化气氛中要在高于120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分解,在还原气氛中也要在高于1080℃以上的温度下才进行还原分解反应,而此时坯体已经有液相存在,釉面已经开始融化,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较难排除,所以非常容易使制品产生釉面针孔或气泡。(在还原过程中控制前期的升温速度,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其反应如下:mgso4→mgo+so3↑(600℃)caso4→cao+so3↑(1250℃-1370℃剧烈)na2so4→na2o+so3↑(1200℃-1370℃)2fe2o3→4feo+o2↑(1250℃-1370℃)fe2o3+co→2feo+co2↑(1000℃-1100℃)以上反应在还原气氛中温度为1080℃-1100℃针孔的具体克服方法针孔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为了臻于完美,浣溪的师傅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科学结论,还是总结了一些克服方法,尽可能减少针孔的产生。泥釉用原料尽量选择不含有或尽可能少含有硫酸盐、高价铁和硫化铁的原料,也应尽量选择那些含有有机物和碳素较少的原料,泥用原料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含有碳酸盐的原料,釉用原料中含有碳酸盐的原料也不宜过多使用。硅灰石不含有有机物、吸附水及结晶水,所以硅灰石几乎不产生气体,因此用硅灰石代替方解石或白云石配泥、用硅灰石代替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配釉时,可以减少泥釉中气体的产生量,从而相应减少了釉面针孔或气泡。浣溪的产品均按照此类方法克服瓷器针眼的产生,从而提高完美品的成功率。以上文章是我们浣溪人对制瓷工艺的理解,后继我们将努力做出更好的陶瓷作品,继承千年的陶瓷文化。另外,对浣溪玩家访谈互动活动感兴趣的粉丝,请您多多参与活动哦,或者对浣溪瓷器方面有疑惑的玩家也可以向我们工作人员咨询交流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