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邬敏共享联盟云和站王凤凤陈雅雯
陈金福查看产品细节。共享联盟云和站王凤凤摄
走进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声隆隆,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一字排开,圆滚滚的轴承套圈产品从自动生产线上鱼贯而出。
记者见到陈金福时,他正在自动生产机器旁手握钳子,探下身子修理一台停止运转的设备。眼前的他,皮肤黝黑,一身蓝色工作服,手上挽着袖套。
从木耳地到上市公司,从农民到技术“大咖”,他在小而精的轴承套圈世界里,找寻到了自己的热爱,“打磨”出了精彩的人生。
沉迷机械的“跨界农民”
“油泵开,主轴开,入料口满……”机器正常启动后,红灯转为绿灯,各类设备运转参数一目了然,一个个光滑锃亮的圆环套圈沿着料道缓缓弹出。
“别看套圈个头很小,但汽车、家电、农机、办公设备、精密机床等设备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它!”陈金福接过从料道口滑出的轴承产品说道,“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80微米,像这款EPT高端轴承套圈产品,它的套圈内径、卡簧槽、外径、倒角的精度,要精确到30微米以内,连头发丝的半径都不到。”说完,晕黄的灯光下,他手持着还热乎的套圈产品,用放大镜观测光滑度等细节。
年出生的陈金福,是生产车间的“一把好手”。然而,作为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他初中毕业后,一脚踩进的,是木耳地。
23岁那年,他离开生活多年的云和县崇头镇,背上行囊,钻进湖南桂东县的大山,和亲戚在山沟沟里种起黑木耳。连绵的大山里,陪伴他的,除了满山的木耳,还有为木耳地供能的柴油机和发电机。这两台大机器,总隔三差五出“毛病”。从小对机械感兴趣的他,一次次用蛇皮袋扛着机器下山送检,还跟着老师傅学会了组装技艺。随后,他便自个倒腾修理设备。拆装机械,渐渐成了他在深山里的最大乐趣。
种植木耳5年后,他回乡做起了电焊工,在电光火花中苦学焊接技能,还考取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后因割舍不下机械爱好,他入职浙江诚创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了一名车间的普通技工。
“陈金福聪明肯学,工作又卖力。年,县政府联合我们企业培养一批技师人才,他主动报名,成了首批学员,白天他在车间干活,晚上在实训基地学习,本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顺利考取了高级车工证。”该公司董事长徐华高说道,公司个员工当中,高级技能人才,陈金福数头一个。
“泡”在车间的攻关者
在生产车间的30条轴承套圈车削自动线上,一台台连线设备高效运作,车内孔、沟道、密封槽、倒角等环节全都缩减为一道工序。该公司副总经理潘伟东说,“以前,一名车间工人只能看管一两台设备,现在,这个数字增加到8台以上——这得益于陈金福带领技术团队研发的第一套高精密连线套圈生产设备。”
相较于以往的单机设备,这套连线设备具有效率高、质量稳等特点。可云和没有该技术的应用先例,调试机器成了公司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加上公司80%的员工是下山转移农民,研发力量成了公司最为紧缺的资源。为了攻克难关,公司四处“求医问药”。公司请了四个大学生没有攻克下来,又请了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过来,也没能成功,只能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员工。
可很快,报名参加攻关的员工屡屡碰壁,大多泄了气。唯独陈金福还在坚持。时间短任务重,陈金福挤出时间,天天“泡”在车间加班加点试验,一台台机器去调整,一个个细节去尝试……
有人说,老陈“着了魔”。吃饭时,他边嚼着饭菜边思忖着技术难题;会议时,他在低头冥思;深夜,车间的灯都还亮着,他独自一人对着机器调试。经过多天、数百次试验后,他破解了夹具装夹精度偏差等难题,该公司的第一套高精密连线套圈生产设备投入生产,压在陈金福心里半年的大石头落了地。
“公司由此研发的‘零缺陷精密轴承套圈技术创新’项目通过省级技术创新项目验收,取代了机群式分散加工模式,让企业生产线减少四分之三人员,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减少10.5%,优质品率从75%提高到98.5%,高端产品占比从10%提高到85%以上。”潘伟东告诉我们,有了这个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公司成了SKF、NSK和舍弗勒公司等世界一流轴承公司供货的套圈生产企业。
手把手教学的“陈师傅”
企业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段时间,陈金福新研发出的一款薄壁轴承套圈产品在加紧生产,正以每月50多万套的数量出口韩国。
“机器液压要控制到0.7公斤、夹具要调整好!”在生产线上,他时常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细节。原来,这款产品通体较薄,手轻轻一捏就会变形,次品率极高,一旦出现误差,将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为此,他花大半个月琢磨机器液压大小、夹具间距等问题。
就这样一个小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再通过客户的严格验证,足足花了大半年。
“我一个人会技术,只能做两条生产线。我带着大伙一起干,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陈金福在心里盘算良久,最后决定手把手传帮带,将自己多年创新的心得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技术工人。
如今,他成了大家口中的“陈师傅”,他所带的徒弟,大多成了高精密度车间的熟练工。
37岁的雷法成是高精密度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也是陈金福带的徒弟,一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就会叫“师傅”,陈金福会第一时间抽时间为徒弟答疑解惑。
厂房里机器声嘈杂如雷,陈金福边上手调试拖板,边扯着嗓子为徒弟雷成法讲解技法,一旁的小伙子凑近认真听,不忘照着样子学。“师傅从做产品开始教起,机器开停、组装拆卸、刀片打磨各个环节都是手把手地教,非常耐心。”雷成法说。
该公司高技能人才有5位,稍低梯队成员有30人,不少是跟着陈金福学起来的。为培育更多“陈金福”,公司长年如一日地坚持组织开展新工艺技术研发活动,开展传帮带,并和县人社部门、县职校合作,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公司年产值从原先的万元提升至1.5亿元,成了云和首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的企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