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你先来看看这个,确定他们不是来搞笑的?这是甘肃西和县法镜寺石窟内的几尊佛像,经过修缮后表情“诙谐幽默”,被网友调侃成“表情包”。法镜寺石窟造像,石窟现存造像14尊,开凿于北朝,个人倾向北周,大佛体态丰直,施无畏印,与愿印,可惜头部损毁,身体仅存石胎,泥皮脱落甚早,年村民重塑佛头……这不是第一次出现村民自发修缮佛像的例子,在四川安岳石窟的佛像,经过了千年,因为表面彩绘已经褪去,当地村民自发给佛像进行修复,结果却把佛像修复成这个样子——这些佛像出自千年前的唐宋时期,现在却被浓妆艳抹,披红带绿……保护文物的意识是对的,但这种自发主动修复并不可取,修复文物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当然,也可以由这款“放大镜”来。这是一个“奇怪”的放大镜,乍一看是个放大镜,但是将这个放大镜放在特定一些画面上,展示的那可是一座博物馆。例如“春分”图片,被放大镜“加持”后,用户可以看见花开、听见鸟语,画面展示相关诗词文化等。当然,这不仅仅只限于让文物“动”起来这么简单!如果对上一尊缺失了头部的佛像,“放大镜”不仅自动还原出原本的风采,使用者还能移动“放大镜”观看其上下左右各个部位。据悉,这款由北京邮电大学等合作研发、外形类似手持放大镜的产品,是一款博物馆AR服务系统,这套系统与5G技术相结合,通过终端设备对展品的实物扫描,实时呈现藏品信息的数字虚拟内容,并获得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在活态复原中展现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参观更有参与感和互动性,也可以应用于教育等领域。当人们参观博物馆时,利用该“放大镜”扫描特定文物,就可以播放根据该文物历史故事制作的动画短片;或者与图书馆、美术馆等平台联动,为观众提供与该文物相关的借阅信息、艺术作品赏析等。目前,中国科技馆、中华世纪坛、甘肃省博物馆、哈尔滨工人运动馆等举办的展览中,已经运用了这一技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去年底举办“玛雅人的世界”特展,也利用其原理提供导览。文物不能再生,损坏很难复原,这就注定了文物修复要遵守谨慎、科学、最小干预原则,一方面需要专业的人来修复,另一方面,为了让文化代代流传,我们也可以利用科技的方式保护和展示。佛图网已成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