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记住他,就是对他学术精神的继承,对他研究方法的沿袭,就是对一个物种的珍视
2月16日晚,一位名叫胡锦矗的老人,默然离我们而去。与此同时,网络上歌手刘文正的“乌龙死亡”事件正喧嚣。一冷一热,形成了巨大的风洞。
谁是胡锦矗?许多人不禁会好奇地发问。
从零零星星的简讯中,我们放大镜一般搜索这位老人的过往。直到此时,我们才逐渐看清这位“陌生人”。他原来是“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中国大熊猫之父”。再继续搜索下去,更丰富的信息令我们瞠目结舌。与他有关的荣誉很多,被誉为“20世纪三位最杰出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之一”的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样评价他:“正是因为胡锦矗,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才能取得这样丰富的成果”。年,胡锦矗教授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更是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授予“自然保护贡献奖”,这也是该组织的最高荣誉称号。
↑图据西华师范大学。
我们终于明白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胡锦矗都是一个填补空白般的存在。
一个人的成就,并非凭空而来。背后是数十年的跋山涉水,是枯坐灯前的苦苦探寻。今天我们知晓的与胡锦矗有关的头衔、荣誉,都源于他心中始终坚守一个学术和职业信念: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他曾和熊猫同住一条河,同喝一方水。他还说,“我们有世界上唯一的种群和栖息地,科研搞不好,对谁都没法交代。”话语简单,却显示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各个击破”的恒心。
熊猫这个曾几近灭绝的物种,如今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动物,没有之一。作为友好使者遍及全球,以其命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种科研机构陆续涌现……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降到了“易危”。
可以说,胡锦矗不仅开创了一个学派,更是拯救了一个种群。
就是这样一个人,业界盛名在外,世间寂寂无名。有网友如是说,一生致力于国宝的保护,却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这不是某一位网友的感受,而是大多数人的同感。大熊猫研究第一人的鲜为人知和熊猫的超高人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发出清晰而紧迫的提醒:我们有多热爱大熊猫,就应该有多大的热情来记住这个与大熊猫有深远渊源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记住胡锦矗?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胡锦矗如熊猫一样,是国宝级专家。他发明了从大熊猫粪便着手的调查方法,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他组织熊猫“一调”,得出全球野生大熊猫的第一个具体数据;他建立的世界首个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成为全球大熊猫研究者的朝圣之地;他带了近20届研究生,为大熊猫科研工作种下无数宝贵的种子。
罗列这些看似枯燥的文字,是想说明,我们记住他,就是对他学术精神的继承,对他研究方法的沿袭,对一个物种的珍视。
可惜的是,即便胡锦矗以去世获得最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