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7.html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APS-C的套机镜头就被戏称为狗头,以佳能为例,18-55、55-以及50mmF1.8就成了穷人三宝,其实想想这也是摄影有趣的地方——无论花钱是多是少,它总是有办法可以让不同的人找到欢乐,所以摄影本身就是一个不应该对折腾设限的领域,小胖手里其实也是有APS-C画幅机身的,穷人三宝我也一个没落的入手了(谁没年轻过呢?),只是这些年膨胀得比较厉害,全画幅都快压不住我了,不过虽然没怎么用这些东西,但每每有新的折腾脑洞想起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用它们下手,从18-55来看,在APS-C上快30mm的等效广角让人非常头疼,55-的长焦端又倒长不短的挺鸡肋,而且有时候想拍点小微距也很麻烦……本着不折腾会死星人的尿性,小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样搞点小花样,让这些套机狗头变成长枪短炮吧……
一个大前提:小胖的改造其实是基于增加配件的方式来实现的,简单来说就是在镜头前方再加入镜头的方式,既然标题里提到了4种改造变身方案,小胖就一个个的来解读吧。
狗头变微距:方法你可能耳熟,但细节你不一定清楚
首先是微距,想要把狗头三剑客变微距镜头其实有好几种方案,比较花俏的是反接,也就是使用转接环把镜头反过来安装在机身上。通过反接来增加放大倍率的原理很简单——所有镜头内部都有前后主平面之说,后主平面与CMOS之间的距离叫像距,而当对焦到无限远处时,像距等于焦距。而镜头对焦的本质就是把后主平面往前推,使得像距焦距,而放大倍率=像距/焦距-1,所以像距越大放大倍率越大,50mm的前后主平面都在镜头内部(长焦镜头前主平面会飚到镜头外部去)小痰盂反接后,原本的前主平面变成了后主平面,像距大大增加,因此增加了放大倍率。
但小胖没有使用这一套方案,原因在于反接后光圈无法收缩(有手动光圈控制的老镜头可以缩光圈),也没有自动对焦,更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合焦,景深还非常浅,边缘崩得也非常非常厉害,可以作为一种玩法,转接环也极其便宜,三五十块钱到处都是,但从实用性来说还是欠缺了一点,小胖选择的是更简单粗暴一点的方法——长焦+近摄镜。
以55-的mm长焦端为例,口径58mm的近摄镜非常好找,贵的便宜的都有,就小胖的经验来看差别不会特别大,最重要的是屈光度,很多近摄镜也会标注为焦距,比如一个标准焦距mm的近摄镜,它的屈光度就是/≈3.84,只要知晓其一便可进行推算。近摄镜可以叠加使用,计算焦距时只需套入屈光度即可,比如1.5与2.9的近摄镜组合可实现mm焦距,而这个焦距就等于它最长的对焦距离(无视镜头本身参数,都是这个距离),最短距离要根据具体镜头来计算,但范围都会比较窄。
在理想状态下,搭载了近摄镜的镜头放大倍率=镜头焦距/近摄镜焦距,在55-的长焦端以mm近摄镜为例,理论放大倍率可达0.96,但只能在~mm之间的距离进行对焦。不过事实上因为镜头光学结构的差异,实际的放大率往往与算出来的不同,可高可低,而且在最矩的对焦距离时放大率还会再高一些。
那么,是不是可以用更长的焦距,比如70-,或者高屈光度/短焦距的近摄镜来实现超过1:1的放大倍率呢?逻辑上当然可以,但成像质量会非常明显的下滑,所以比如mm镜头小胖就推荐入手屈光度3左右的近摄镜,实际上算下来虽然理论只能到0.6倍,但事实上在最短对焦距离时已经能做到1:1的水准,千万别盲目求高。
最大的一个水滴直径约为0.8厘米,通过1:1近摄镜后可实现如此高放大倍率的拍摄效果。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还可以计算一下高放大倍率时的景深,有公式:
景深=2XCX(光圈)X(1+放大倍率)/放大倍率的平方,单位为mm。对于APS-C画幅CMOS而言C≈0.02。所以1:1的微距拍摄,在F22光圈时代入公式计算可得景深也仅仅只有1.76mm,当然这只是计算出的平均数值,仅供参考。考虑到目前这些2片1组的近摄镜最贵也不过四五百,单片的三五十就能买到(但单片的性能很差,限制很多),所以如果只是想要拍点微距急用或好玩,是并不需要专门卖微距镜头的,就着手里的狗头就能搞定!
狗头变超广/鱼眼:附加镜头玩法也很细
说到附加镜头,可能大家想到的还是手机,现在即便是蔡司也跟着出了一波手机附加镜头,不得不说这个潮流的兴起还是有原因的。但实际上在卡片机时代附加镜头就早已存在了,尼康和奥林巴斯等品牌都有做过,奥林巴斯甚至还给4/3机身做过,而其中就有广角附加镜这一说,想把18-55在APS-C上的28.8mm变得更广,小胖的方案就是使用这种“外挂”附加广角镜头。
十年前小胖曾经用过一套改造方案,那时候用的是奥林巴斯的广角转换镜,多片镜组设计,体型庞大笨重,总是很容易让人担心18-55的塑料镜筒被它给扯断,所以只能一直托着它使用,还得忍受前镜组在对焦时会转动的问题……但可以在APS-C上实现22mm左右的广角,那个时候针对APS-C的超广非常少而且很贵,所以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搬出这个组合凑合用。因为是针对4/3画幅等效35mm镜头设计的,所以在28.8mm镜头上边缘适配得很差,四个角有点没办法看……
不过十年后的今天,事情看起来要简单一些了,因为已经有很多副厂品牌(比如耐司、卓美等等)推出了超薄型广角附加镜,采用单片设计,价格非常便宜,58mm口径不到块就能买到0.7倍的广角附加镜,小胖建议0.7倍基本上就是底线了,等效28.8mm的18-55可以扩展到20mm左右。尼康18-55就更爽了,官方就有NH-WM.75倍附加镜头,因为是原厂,适配性高不需要转接口,所以这个方案是成像素质最好的,尤其是边缘。
有些附加镜头会比较危言耸听地标注为0.45倍,但实际上它也只能把24mm扩展到20mm左右,不过实拍效果还相当不错,边缘不会像老卡片机的附加镜头方案那样边缘素质快速下降,成像还挺结实,稍稍缩图就能满足社交网络、论坛和打印照片的需求,不会成为18-55的累赘(哈啊?它本身不就是个累赘么?)。
但是!这种广角附加镜也有一些限制,首先是只能给18-55使用,这主要因为其实它相当于在原结构上多加入一片透镜,只能进行定制化的适配,无法做到通用,而目前的方案基本上就是以18-55为基础,可适用于各家的18-55,硬要装在更广的镜头上就会出现暗角。除此之外畸变会非常非常明显,因为PS里也不会有配置文件,只能自己动手修正或者在拍摄时注意一下规避直线条。而且放大看还是比较容易看到色散等问题(即便是尼康NH-WM75),不过好在视角够广,所以问题还不算很大,比起十年前还是很有进步的。
鱼眼的情况与广角类似,也是通过附加镜头的形式实现,但鱼眼附加镜很少见,目前在TB上能找到的屈指可数,很多还是不知名小作坊制造,不过优点是很好转接,大多是58mm可以直接用在佳能18-55上,而且3片3组结构简单轻便,在30mm左右能达到覆盖全CMOS的对角线鱼眼,18mm广角端则是成像中心一个圆的圆周鱼眼,价格也很便宜,不到,这是小胖比较推荐的方案。
当然,如果单纯论性能,一定有更给力的选择,比如尼康的FC-E9,但一来这个东西即便是海淘大多都要~0块,没包装的最便宜要左右,成本是真的高,再者6片4组的方案重量达到了克,自己也不过克的18-55表示真的要承受不起了……而且还要找58-46的转环,这种尺寸差的一般1个还搞不定,而多个转环厚度又会明显影响边缘成像所以还得找超薄的,非常麻烦……这种鱼眼的拍摄也需要注意改变测光模式,选择中央重点或点测,如果还使用全局测光的话尤其是圆周鱼眼,会自动增加曝光。不过鱼眼的最边缘成像素质会相对有些“不忍直视”:
对于佳能卡口来说,鱼眼镜头原厂价格近,适马也要5多,国产最便宜的出头,价差很大,关键是鱼眼也就是玩个有趣,对于不想花那么多钱,也不想多带一个镜头,只想体验鱼眼特别之处的朋友们,18-55+鱼眼附加镜头就是最便宜的办法(当然硬要说的话手机方案更便宜,但底大一级压死人嘛)。
狗头变巨炮:增倍镜太贵啦?还是老路子好走!
首先,增倍镜不会是小胖给穷人三宝装备的(当然它们也没办法装备,F5.6即便是1.4倍就得小一级到F8,对焦十分困难),而且增倍镜实在是贵到升天,完全不符合我们今天穷抠折腾的主题,而且既然前面的方案都是通过前置的附加镜头来实现,在把55-再进一步变成巨炮的征途上,这个初心是不能忘的。
既然增倍镜会折损最大光圈导致自动对焦困难,前置附加镜头未必就没有这个问题?还是从原理说起吧,大家知道增倍镜是接驳于机身和镜头之间的,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凹透镜,通过发散后端像场来达成增加焦距的目的,而我们知道光圈是入瞳径/焦距,而在使用增倍镜时,焦距处于单调变大的状态,在这个计算公式里光圈自然也就跟着变小了。但前置的附加镜头实际上则是一个凸透镜,它就像一枚放大镜一样,将前端像场收缩之后再进入到原镜头当中,从而起到增距的作用,而与此同时也放大了入瞳径,所以在入瞳径/焦距这个式子里两者是同时增加,实际上严格来计算的话是会对光圈有一点影响,但比起后置的增倍镜明显要小很多,所以对于原本光圈就小到没朋友的狗头来说,前置的望远附加镜头是更靠谱的选择。
前置的望远附加镜头比较出名的是富士X/XS的1.4倍TCL-X,可以把原有的等效35mm镜头延伸为50mm,上面就是结构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附加镜头就是个非常夸张的广角式的凸透镜设计,这算是官方标配的类型了,它还有一个与之相反的WCL-X,可以把焦距变为等效28mm,结构上自然与长焦附加镜相反,采用的是发散像场的凹透镜设计。而事实上X/XS的这些附加镜头的成像质量都相当不错,但对于我们脑洞改造计划的狗头来说,原厂自然是不会专门为它们出这种东西,只能靠其他前置方案来解决。
其实前置望远附加镜头的历史还挺悠久的,尼康、奥林巴斯都有生产,尤其是尼康TC-E17ED1.7X,性能相当强悍,但二手也比较少见,价格也多在1以上,最重要的是非常笨重,而且用在55-这种镜头上有点大刀砍苍蝇的感觉,目前比较便宜的方案就是用奥林巴斯TCON-17,也是1.7倍,用在mm上就是足足mm,关键是F5.6依然能用,至少快门速度和自动对焦是有保障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是55mm接口,如果是佳能55-使用的话要用一个58-55转环,全程基本都没有暗角,最近对焦距离需要乘以焦距转换倍率的平方,在这里也就是1.7的平方2.89——老版55-长焦端最短对焦距离为1.1米,加上了1.7倍附加镜头后就变成了3.17米左右;STM版是0.85米,变成mm大炮后最近对焦距离为2.45米。
不过折腾归折腾,这套大长焦的实用性还是受狗头平台所拖累的,拍鸟吧,可能80D或7D2还行,三位数机身这捉急的对焦系统再加上本来就不快,前面还多吊了一坨的55-来说实在有些勉强,拍拍远处歇息的鸟儿还是没问题的,解析力也别奢求太多,缩一下图还是能看的。除此之外也有比较明显的枕形畸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mm还是实打实的。而奥林巴斯TCON-17的不过多块的价格比较便宜,克又很轻巧,虽然不是小胖用过最好的望远附加镜头,但实用性却是最高的。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今天小胖分享的这些个狗头改造计划其实逻辑基本都是通用的,佳能可以,尼康可以,索尼可以,其他大多数品牌也都可以,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都试试吧,反正生命在于折腾,一篇洋洋洒洒长文,本想逐个分篇,但还是一口气推送好了,感谢大家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