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活中,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接触过书画作品,或博物馆和美术馆、或展览会和拍卖会,或书画网站,抑或其他渠道,我们在总览全图的同时,会有意进行近距离观赏,以察其线条,品其精神。是的,只有更好地察看细节,我们才能见微知著,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正如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中国书画尤其是古代书画作品,我们在宏观欣赏时,只能感受其气韵,而气韵仅仅是作品的一个方面,要领悟作品更多的精神和情趣,我们还需寻找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秘密,通过微观见其神。以下,我们以冯宁仿杨大章的《宋院本金陵》为例,看看古代书画作品中那些耐人寻味的东西。首先,我们来聊聊杨大章及冯宁其人。杨大章,清代画家,乾隆时期内廷供奉,善画山水、人物,最善画龙。其代表作品有仿宋宣和《柳鸦芦雁图》,仿陈容《九龙图》等,其作品在市场上极少见到。清史记载:“杨大章,亦赋色修洁,可与邹一桂颉颃,花鸟以二人为最工,其善画人物、花卉、翎毛,偶画山水,师法宋人。”至于冯宁,胡敬《国朝院画录》一书中记载:“冯宁,工人物、楼阁。”这幅《宋院本金陵》为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厘米,曾见于《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后又见于王以坤编著的《故宫已佚书画闻见录》、刘九庵编著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等书内,属于清宫流失的绘画作品。此图所画为街市景色,商铺小巷、舟车行人、骡马旅者,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还有河流通过水门,颇具特点。据画卷卷尾的署款“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臣冯宁奉敕恭仿宋院体金陵图”显示,此图的原本是卷宋画,从画风看确实留有不少宋代绘画的痕迹,有些细节还颇近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来一览全图(画幅较大,请横屏欣赏):再来放大欣赏一下,赶集粜粮食的、居家带孩子的、坐在路边喝汤的、行于山间流浪的、扫院的、劈柴的、骑驴的、牵牛的,无一不是精彩呈现。再放大至%,这头驴,嘴都快伸进别人的笼子里了,它是闻见了什么吗?吓得背上的娃他妈要哭了。还有这位美女,夹在中间是怎么回事呢?轿子里闷得慌,想偷偷溜出去上个厕所?还有这个娃他妈,抱个娃倚门而立,是在等掌柜的么?躲在树木之间,怕是只有掌柜的才知道你在哪吧,反正不放大的话,我是看不见你的。我们再将它放大至%来看:这两只鸡,倒是会选地方得很,不远也不近,母鸡似乎在说:娃他爸,在这又不算偷吃,你急啥?而公鸡一边啄粮食一边喷出两个字:闭嘴!还有你们,三个菜一壶酒,就知道喝,没看到船上美女们的眼神吗?给她们几个凑一桌,不香吗?还有你,天气虽然热,可也得注意点形象不是?还有这一帮男人围着一个女人,看来她二胡拉得真不错!还有檐下的这个老汉,你这嘴,看起来像是来自天庭呀。此外,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巨峰壁立,气势雄强,山头杂树茂密,飞瀑直流而下,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当然,这幅画中,为其“神品”称号加分的,还有它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这些细节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作者的签名——很长一段时间内,《溪山行旅图》的落款未被发现,人们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题跋来推测这幅画的作者,直到年8月5日,长期醉心于临摹《溪山行旅图》的台湾画家李霖灿在画面下方的树林里发现了范宽的签名。试想,若不是作品被放大,范宽会不会还要在自己的树林里隐藏几千年?此中乐趣,真是妙极!那么问题来了,有人肯定要问,我们如何才能看到这些极见精神的细节?是拿着放大镜去博物馆吗?作为一个中国书画的铁杆粉丝,我想我接下来要说的话,算得上是书画爱好者的福音。那么来了解下“第壹印像”。概括来说,这是一个资源丰富而品类、版本齐全的艺术作品和装饰画等图像在线欣赏、定制平台,它囊括数十万件中国以及外国现今存世的书画、金石、摄影、设计、雕塑等,共有世界余家美术馆近位作者的作品,高分辨率超大体积图像尤多,其中单图存储大于M高分辨率的图像高达73%……还是分条叙述吧:1、内容丰富——可以这么说,“第壹印像”就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我们可以一站式遍览古今名作,其数量庞大的作品,足以使你“乱花渐欲迷人眼”。2、分类明晰——多样化、科学合理的分类方式,使得“大海捞针”这件事变得轻而易举,根据作品内容、创作时代、容量大小、尺寸比例、作品类型等分类,我们可以精准选择所需作品。3、搜索高效——快速而准确,就这么简单。比如,你想了解书法名作《兰亭序》,只需搜索“兰亭”二字,结果将呈现出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祝允明、等多个版本的《兰亭序》,相关作品一览无余。4、画面高清——就一个字:你再也不需要买字帖了!通过“第壹印像”,你可将作品在线放大数十倍甚至数百倍,非但可以看到清晰的笔触,亦可看到清晰的纸纹,甚至可以清晰看到纸张拼接时所刷浆糊的纹路。4、欣赏免费——“第壹印像”的任何作品,都可免费在线欣赏,你不用逛博物馆和艺术馆,也无需再买一大堆字帖画谱来临摹,只需一根网线就可以,当然,无线也可以。5、定制方便——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装饰画,或者其他艺术作品,你都可在“第壹印像”下载原图进行打印、装裱。也可直接在平台中下单定制。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乾坤气象,学习、研究、欣赏书画,无疑是修能、修德之道,而临摹古人碑帖画谱,便是传统而又便捷的路径。古往今来学习书画者,最终的愿景无不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进行独立创作。而临摹与创作之间,归根结底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好的工具显得相当重要。“第壹印像”向大家清晰展现了尺幅之间的意趣表达,解决了学习者需要贴近原作领悟其精神这一需求,算得上是“先利其器”了。不知以上分享,对大家是否有所裨益呢?最后,愿大家艺术精进,我们“第壹印像”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