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来,要改善基层管理状态,提升基层管理水平,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规范的、有特色的理念来做支撑和引领。之前的管理方式方法多数来源于国外,充斥着国外的特色,颇有“国际范儿”,但光是借鉴国外显然是不能走出我们自己特色的管理之路的。
国外企业管理的特色是什么呢?
◆日本:工匠、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其标榜的主要特点。所谓的工匠,不过是编织出来的花环而已,随着太多日企造假的公开,花环都变成花圈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明显不适合国情,在人人平等的今天,非要搞个等级森严的东西出来,基本和搞笑差不多,注定不会成功。所以日式的特色路已经走到头了。
◆德国:曾经以严谨、刻板、一丝不苟著称,现在在网络放大镜下似乎也不经考验,其特色的管理模式也日暮西山。
◆美国:这个也是目前国内管理上最推崇的,加上其又是互联网的起源地,似乎很值得效仿。美国企业的管理特点可以简单的说是CEO负责制,掌握股权的股东组成董事会,一般不干预管理,全权由外聘的CEO负责,当CEO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时,会被罢免辞退,换一个上来。这样的模式下,确实诞生了像杰克·韦尔奇、乔布斯这样的顶级管理专家。似乎验证了这种模式的正确性,因此,顶级CEO薪水都是天价。但是个别人的成功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如果不是依靠其国家霸权,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活不下去!这其实就说明了这种模式的弊端——太过于依赖CEO个人能力,当CEO能力一般或平庸时,就很难带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模式:CEO由创始人担任而不再外聘。创始人是最了解企业的人,创业成功的人往往都会有极高的水平和魅力可以带企业成功。现在很多风投其实都是这个思路,投资投的是创业团队,很少再有踢走创业团队另聘CEO的情况。
目前我们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管理上基本上都是走的美国的这种路子。但是这种模式弊端太明显——过于依赖于企业高管的智慧,当创始人离开后,企业往往会出现问题。同时由于国与国的关系、国家实力、国际环境等等诸多因素,同样的方式放在我国并不能让企业脱颖而出。
所以,企业发展到如今,已经到了摸索我们自己特色管理的时候了。
回顾我党历史,从无到有,可以说是最成功的组织发展壮大的模式。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关键节点值得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学习借鉴。其中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略的节点就是“三湾改编”,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观点,其核心精神其实就是加强基层管理。这影响我们国家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独有的。这是在世界疫情泛滥的今天,我们却能保持风景这边独好的关键所在。国外为什么不能模仿我们的抗疫模式,关键也在于它的基层管理深度不够。我们农村里有村长、队长,城市里有居委会、楼长、楼门长,基层管理的深度足够,确保我们的政策自上而下能够深入到每一个人,这正是三湾改编的精神,加强基层管理。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精神装到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来,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独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管理模板。
事实上在我们的传统行业中,基层管理一直都是落实的很好。在改革初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确实遭遇了非常大的困难,但其原因更多的是在于时代的变革出现的种种不适应而不是管理模式的问题。我们的基层管理制度还是相当完好完备的。
企业管理重要在于基层的管理,提升基层、中层管理水平,加大管理深度才是我们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