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顺风马
中华玉文化和中华五千年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玉的高贵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又是人之品德修养的象征,圣人孔子曾说过“君子比德于玉焉。”《礼记》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里也提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同时,古人又说:“玉不雕,不成器”,意思是说君子就像美玉一样,只有经过反复雕琢磨砺才能玉汝于成。如《诗经·卫风》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配图1:清代白玉“苍龙教子”带钩,寓意“望子成龙”。
中国有四大名玉,其中新疆和田玉又被称为“玉中之王”。
那么,历史上有哪些朝代的和田玉器工艺尤其兴盛发达呢?自然是汉、唐、宋、明、清几个朝代。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凡是国泰民安、社会稳定、重视文化修养、道德礼仪的时代,就会出现崇尚玉雕艺术的高峰期。而像辽、金、元等游牧民族执政的朝代,基本上对金银格外追捧,那是因为社会不太稳定,人们又时常游走,也没看过几本书,金银是硬通货,所以备受宠爱。
西汉是和田玉雕的第一个高峰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当时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汉代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白玉,是国家一级文物。当时皇帝和文人士大夫等都对精美玉器膜拜之极,甚至人死了嘴里都要含着玉蝉入土,以蝉的羽化寓示重生,汉代玉蝉的“汉八刀”工艺更是令人叫绝。
当然,玉蝉到后来已逐渐演变成文人雅士的时尚把玩佩戴玉器(穿眼),并有“一鸣惊人”、“蝉联晋升”、“腰缠(蝉)万贯”、“金枝(知了)玉叶”等美好寓意,书生佩戴玉蝉,表示“知了知了”,一学就会,一点就通,马上就能金榜题名。
配图2:明代白玉蝉
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乾隆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登峰造极的时期,玉文化也越来越彰显民间浓郁的生活气息,家家收藏几件美玉作为传代之珍已蔚然成风。
这里要提一下明代的“子冈牌”。明代中晚期的和田玉牌匠心独运,特别是以嘉靖、万历时期苏州玉雕大师陆子冈雕刻的玉牌最为著名。明代子冈牌的特点是玉材较厚,形状以矩形为多,体积较小。常见阴线刻划,阴线短粗有力,仅寥寥数刀,画面刻画清晰明了,四周留有较窄的边框,或只以阴线饰之,或周围有云雷纹。
在题材上多以文人山水或诗词佳句为多,风格上模仿当时盛行的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等的山水画,另一面镌刻诗文印章,高雅脱俗。玉牌的首部多为镂空,以双龙戏珠、灵芝如意、花卉、蝙蝠、瑞兽等图案为多。
在材质上,当时好玉难得,故而以和田青白玉为主,少见白玉。子冈牌正因为多为青白玉打造,故而也有“清白做人”寓意。
子冈玉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一种独特的雕刻工艺,把玉牌上所刻诗句和图案外的地子磨成砂状,称为“碾磨地子”或“毛底”,是通过地子的粗糙来突出主题的精细。陆子冈技压群匠,盛名天下,明穆宗朱载垕闻知后,便将陆子冈调到宫廷专门制作玉器,但不准他在玉器上刻上自己的名款,因此,真正流传下来的精美子冈玉牌基本上是没有“子冈”款的,有款的绝大多数是后人仿造的。
配图3:明代白玉“吉庆有余”子冈牌
清乾隆皇帝平生对精美和田玉也是情有独钟,乾隆登基后,历时20多年,才平定了西域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打通了新疆玉龙喀什河流域和田玉内运的通道,大量上好的和田玉原料源源不断地流进内地,供宫廷制玉名匠尽情雕琢。
乾隆时期制玉作坊由宫廷直接控制的有十多处,北京有养心殿造办处和内务府匠作处,南方以苏州专诸巷最为出名,扬州玉作以善于雕琢大件玉器闻名。那时的玉雕件,即使是最好的籽料也基本上是去皮的。
此外,乾隆、嘉庆年间为玉器的鼎盛期,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兴旺,民间观玉赏玉之风兴盛,雕刻题材也更加丰富,玉器用途也更加广泛,陈设、器皿、佩饰、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镶嵌等等,包罗万象。乾隆时所称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
配图4:清代白玉灵芝如意把件。
中国古代玉文化博大精深,而每个时期的玉文化又饱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尚潮流。这里仅以几个朝代流行的玉童子雕刻文化为例。
到了宋代,制玉技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在当时就是时尚。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宋代玉童子的形象多为执莲童子,手里拿一朵莲花,或者举一枝荷叶。
大藏家马未都分析说,玉童子的流行与宋代鼓励人口快速增长有关。人力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希望多生孩子。
另外,在宋代,孩子们以莲花、荷叶充当玩物的风气极盛。宋《武林旧事》中也有记载:“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执荷叶,效颦摩侯罗。
”这个“摩侯罗”应是梵语的译音,一说摩侯罗是佛子的意思,形象为执莲童子;还有一说,宋代人认为摩侯罗是个特别灵巧的小孩,聪明伶俐会给人带来欢乐,每年七夕的时候,父母让孩子装扮成摩侯罗的形象,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灵巧,也有祈求吉祥如意的含义。
总体来看,宋代玉童子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头部较大,后脑隆起,眼睛、鼻子也比较大,八字眉,嘴比较小,面部五官刻画较简单;衣服袖子细长,着长马甲,短肥裤,身后一衣角略起,裤子的纹饰有“*”和“×”形纹饰,上衣有三至四道阴刻线纹;童子所持荷花荷叶大多数高于头顶或与肩部平齐,荷叶遮头,荷花也比较大,花瓣较厚等。
图5:宋代执莲童子玉雕。(国家博物馆藏品)
到了明代中晚期的持荷童子玉雕,荷叶荷花多放于童子脑后或过肩垂至后背。而且童子头形较大且扁平,多作正面姿态,少见后脑隆起。
头形比宋代的小,双腿多作交叉或并立状。发式以桃形为最多,但留发的面积比宋代小,发丝线条短粗稀疏,已失去宋代细密均匀的特点。童子鼻子多为楔形,眼睛的线条更为简练,眼睑多剔地隐起,眼中刻一横阴线。宋代玉童特有的八字眉在明代已经不见。衣领多为圆领和交领。腰间束带和扎蝴蝶结成为明代新时尚。
到了清代,特别是从乾隆时期开始,玉童子造型更加丰富多样,形体写实,或站、或立、或蹲、或跪、或卧等造型应有尽有。装饰题材也比宋、明两代繁杂,除持莲荷外,还有多种动植物的组合,尤其是持如意等寓意吉祥、喜庆的题材成为这一时期的潮流。
这一时期,玉童子雕琢精致细腻,一丝不苟,每个角度、每个线条都经过仔细琢磨,不露刀痕和棱角。而且器形比较大,前额头宽阔饱满,后脑部浑圆。发式多为双鬓形,也有平直短发。脸部五官雕琢十分细致、写实,一般眼眶圈压磨较深,上眼睑突起。
眉、鼻相连,鼻梁骨较高,蒜头状鼻头。大耳贴于面颊两侧,颧骨高凸。服饰比宋、明时期都宽大,以宽袖束袍服或短衣居多,下身一般都穿长裤,裤腿宽松,衣服的褶皱纹刻画得较粗深,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图6:清代白玉雕“灵芝如意”童子。
最后,简要谈谈如何鉴别真假和田玉。如今市场上和田玉泛滥成灾、鱼龙混杂,广义上的和田玉,不仅是新疆和田玉,还包括青海玉、俄罗斯玉等,甚至造假者还以阿富汗玉、韩玉等冒充正宗的新疆和田玉,而这几种玉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涌入市场的。
如果要细讲鉴别方法,恐怕一本书也讲不完。我的鉴别经验,主要是看油润度、白度、透明度、硬度、纹理和密度等。
行内有句话叫:“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所谓油润度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主要表现在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温润,一件上好的和田玉,给人的第一感觉一定是温润四溢,有潋滟灵动的油光则更佳,有人把和田玉的油润度比作新鲜的羊尾油,是非常贴切的。
然后是白度,和田白玉一直是上品,有种蜡状的光泽,而一级白更是藏家梦寐以求的,其中羊脂白玉更是传说中的白玉极品。当然,光论白度,青海玉、俄罗斯玉有时候更白,但其纹理、透明度等都不对,这要格外当心。
正宗和田玉是半透明的,用手指放在玉的后面,只能隐约看见一线影子。然后是硬度,在这几种类似的和田玉中,新疆和田玉的硬度是最高的,一般用小刀轻划都划不出痕迹来。
再次是纹理结构,行家说,真正上好的和田玉看似无纹理结构,也就是说,除了天然的绺裂纹,乍看似乎看不出什么纹理,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纹理结构,这就意味着玉质极其细密纯净。
然后再看密度,新疆和田玉密度较大,与其它玉相比,手感较重,籽料则更重。还可以通过毛孔、色泽、敲击声音等方法鉴别,比如和田玉籽料表皮一般都有自然的汗毛孔,像人的皮肤一样会呼吸,同时排除体内杂质。这里就不详谈了。
不过,如今假冒伪造技术令人咋舌,要鉴别每个时代的和田玉,还要依据自然包浆、沁色、制作工艺、其中透露的历史文化信息等来综合判断,如有一处不对则为假,即行内所说的“一票否决制”。
配图7:清代白玉莲蓬,寓意“夫妻连心”、“连生贵子”“多子多福”。
俗话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老玩家都喜欢经常佩戴盘玩和田玉。玉一定要经常盘玩,天长日久,越玩越熟,玉会跟主人交融为一体,会吸收人的灵气,也会越来越油润。当岁月流逝如水,衰老的只是容颜,而自己的心灵一如美玉,走过沧桑,历经红尘,却始终温润高雅、淡定从容、冰清玉洁……
作者:顺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