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千里江山图》,人们常常会首先想到两点。一是它的作者天才画家王希孟,创作这幅画时年仅十八岁,绝对得年少有为。二是《千里江山图》太太太太长了,宽超过半米,长度接近12米。什么概念呢?从长宽算,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从面积算,则是四倍。世园会《千里江山图》的灯光实景便览此画,林木茂盛,各呈姿态,松柏挺立,五七成群,杨柳婀娜,三两成列,松的傲骨与柳的婀娜刚柔并济。而山水之景也堪称绝笔,临水亭阁,巨舸轻舟,短长桥梁相接,游人活动其间。一切衔接呼应,如自然生长,宛如世外桃源。在世园会中国馆地下一层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四时景和篇章,设计师以花艺为媒,撷取画中的园艺元素,结合全新视觉技术,让这幅传世巨作“活”了起来。《千里江山图》原画是绢本设色画,用石青石绿的矿物颜料渲染而成。而在中国馆,《千里江山图》以永生苔藓为颜料,着墨渲染,点皴勾勒,不管是森林、瀑布还是山坡非常立体鲜活,放大看依然细节感十足。所以游人们可以提前准备放大镜,细细品味。有名家曾说,中国的山水画总透着些老气,但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里却没有。此次北京世园会加入影像投影技术,让《千里江山图》里的青山绿水有了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的动感。随着灯光变幻,四季在图上流转,阴云密布后是暴雨,暴雨后是彩虹,彩虹下,人们在林径柴扉、鸡犬田舍间行走穿梭,站在画前,如同置身画中!千里江山,四时景和。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看到的中国山水的雄奇和美丽,感受到的是中国人的山水哲学和自然观念。九百年后的今天,它在北京世园会以另一种方式讲述中国的山水故事,陪伴每位访客一路畅游。世园局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