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有多么博大精深?题目里的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字面上好像是在问你让不让我说话。
但实际上,我只是想告诉你,接下来的话可能不好听,提前打个预防针,让你做好心理准备。
毕竟,问这句话的人在内心已经对收到的回复有了大致的预期:
但讲无妨!
说来听听!
说吧,没事!
当然,肯定也会有人回怼:不知当讲不当讲,那就别讲!
如果你属于这种,只是不小心点了进来,后面的可以别看了。因为这些话真的不太好听。
今天的内容跟疫情有关,
跟疫情期间的网课有关,
跟网课期间的家庭教育有关,
跟恢复线下教学后,许多家长的喜大普奔有关。
01
▼
铺垫结束,进入正题。
我们这里本周一正式恢复线下教学。
意料之中的是,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喜大普奔的帖子。
家长群里也遍地都是庆祝的声音。
类似于下面这样的图,大家应该也都见过。
单从图上看,孩子似乎成了家长嫌弃的对象,恨不得赶紧踢回学校。
诚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无奈。网课伤眼,不够系统。家长忙碌,无暇育儿。这都是现实,没人能逃避。我也一样。家中的鸡飞狗跳不足为外人道也……我当然也知道,许多人家长的喜大普奔,只是调侃而已,
但别忘了,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心理暗示”。
把这个现象用到上网课这件事情上,可以这样解释:你本来没那么嫌弃孩子,但如果不停地说自己嫌弃孩子,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嫌弃。
更何况,有了媒体的推波助澜。
嫌弃上网课期间的孩子,俨然成了政治正确。
胆敢有人不嫌弃,就是炫耀,就是凡尔赛。
于是,这些人要么不说话,变成沉默的大多数;要么也跟着发发牢骚,数落数落自家孩子。
如此一来,全天下的家长“确实”都嫌弃上网课的孩子。
我,不是唯一,可以心安了。
02
▼
如果你坚持读到这里,请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上网课的孩子为什么惹人厌?
别着急回答,一定要认真思考。
思考
……
思考
……
再思考
……
最主要的答案应该是两种:
学习效率太低,进度落后。
孩子太吵,不听话,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但这真的是你厌烦的原因吗?
难道不是你自己想刷刷抖音、看看电影、约约好友,却要因为孩子的事情放下这些事情?
学习效率太低,是因为孩子在家才这样?还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始终这样?孩子太吵,是因为不懂事?还是天性使然,无处安放?真正的原因,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答案。
换个角度来看,在家里上网课的孩子,只是一个放大镜,将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放大后呈现在我们面前。
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只是用另一种方式提出了问题。他们是“提出问题的人”。
碰到问题,是该解决问题,还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03
▼
习惯的养成在平日。
惹人厌的孩子不会因为回到学校,就变成了你理想的样子。
回到了学校,只是“眼不见,心不烦”而已。
如果你嫌弃上网课的孩子,也很难不嫌弃放学回家做作业的孩子。
如果你嫌弃网课期间的吵闹,也很难不嫌弃平日里孩子空闲时的吵闹。
所以,网课上或不上,问题一直都在。
区别只在于,你见得多,还是见得少。
问题既然有了,就直面问题,该改正改正,该反省反省。
网课的存在,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不应该珍惜吗?
掩耳盗铃的荒谬人人都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荒谬就在自己身边,甚至就在自己身上。
当然,为什么会上网课,这是另一个问题。
04
▼
一定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居家办公当然方便照顾孩子。我们还要出门上班呢!”
人们只会听到自己想听的答案。
他们只看到了“居家”,却忘记了“办公”。
他们以为“居家办公”主体是“居家”,而不是“办公”。
学习要有学习的样子,办公自然也要有办公的样子。
很多人明明可以居家办公,却选择了“共享办公室”,是因为钱多没处花吗?
很多人只觉得“居家办公”是福利,却没想到工作与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疲惫。
他们只听说可以随时照料孩子,却不知道照料孩子之后,依然要在半夜挑灯夜战。
否则,天上能掉钱吗?没有钱,家人能吃饱饭吗?
如果能,上海人的愁大概会缓解不少吧?
05
▼
疫情是放大镜,也是照妖镜。
什么牛鬼蛇神,都会因为疫情现出原形。
希望每个家长都不是牛鬼神蛇!
否则,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最后:
愿每个家庭都能安然度过疫情,
愿每个孩子都能有美好的未来,
更愿上海人民能尽快走出阴霾。
最后说一件重要事情,由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