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台北故宫博物院“若水澄华——院藏玻璃文物特展”以实物的方式,展示了清宫玻璃的状况,也从这一特殊的角度打开了一扇扇历史之门。
该展览特别设置了“玻璃的光学应用”一节,展现了明清之际,西洋千里镜、玻璃眼镜等镜面器用随同使臣、传教士以及商品贸易传入中国,引起宫廷与士人阶层重视的一段历史。
欧洲18世纪
西洋显微镜长8厘米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
西洋带表望远镜长13.9厘米
这些以具有观远、放大与照影等不同光学功能的透明玻璃制成的东西,当时人称之为“窥筒”“千里眼”“显微镜”等。
这些东西有助于人们开启新视野,打开更广阔的知识疆界。
那么,得到这些“新视野”的国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本次特展中的一件东西,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参考
清乾隆
显微镜径12.7厘米
这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放大镜,当时称之为显微镜,直径达12.7厘米,使用起来着实给力。
向来喜欢新鲜奇特物件儿的乾隆皇帝使用之后也觉得很有趣,于是专门写了诗,刻在放大镜的盒盖上,从而把他对放大镜的态度保留到了今天。
清 乾隆显微镜盒
乾隆皇帝题诗的大意,一开始就说,这个玻璃真是太神奇了,做个望远镜能看远处,做个显微镜能把小的照成大的,不得了。
可是,他话锋一转,说这样一种东西——远的东西无处躲藏、细小的东西也无处躲藏,让他想起了关于“水清”的比喻。
所谓“水清”,应是指“水至清则无鱼”。
意思是,我是做帝王的,如果用这样的东西,把所有东西都弄得清清楚楚,什么都无从躲藏,我这个施政管理就没法做了。
所以,乾隆皇帝最终对放大镜的态度是“置而弗用之”,扔一边去了。
乾隆皇帝题诗盒盖局部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乾隆与放大镜的遭遇,让这件小器物给我们呈现出这样一种信息。
清代与西方科学的碰撞之所以总是没有结果,并不能用“愚昧”“麻木”解释清楚,其背后埋藏着特殊的中国社会历史,以及中西思维方式与哲学思想的隔阂。
内容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月海选鉴宝公告时间:年3月23日8:30-17:30地点: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天下收藏文化街南区三楼多功能厅
(商务内环与九如东路交叉口)
-,
豫之门线上鉴宝
同件藏品一次付费
线上线下两次鉴定
线上鉴宝免您辛劳
声明《华豫之门》所发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传播传统文化,分享鉴藏知识,弘扬正能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华豫之门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