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受损文物远程授课数博会展示5G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远程监控白洋淀水质、通过“AR”探物观看文物原貌……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众多展商带来了产品和技术,描绘了未来5G对环境、教育、文化等带来的改变。手持一个类似放大镜的终端,对准文物,镜面屏幕上出现了神奇的动态画面:残缺的雕像被慢慢复原,褪色的壁画被渲染成彩色,画中的人物呈现3D立体效果,仿佛跳出画作舞动起来。在中国电信展厅的AR博物馆展台,由中兴研发的这款产品引起了观众的兴趣。由中兴研发的AR探物镜。摄影/新京报记者张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放大镜”名为AR(增强现实)探物镜,可以通过电信5G网络显示音频、视频和特效。“一个博物馆有成千上万件藏品,通过文博专家考证,可以将文物背后的故事、被修复的原貌等通过视频展示,让文物‘活’起来。”这个过程为何要用5G?工作人员说,众多文物视频数据量非常大,手持终端容量有限,而利用5G,相关视频信息可以实时在云端搜索、回传和下载。“未来,博物馆可以为观众提供探物镜,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观众对文物有更深的了解。”在中国移动展区,两块屏幕上分别显示了河北师范大学老师授课和张家口蔚县南留庄中学学生听课的画面。由于5G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师生基本可以实时交流,没有卡顿。“5G远程教育能解决优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使大城市的老师能在异地为偏远地区孩子授课。”工作人员说,虽然4G也能实现视频交流,但5G可以支持4K、8K高清视频,清楚展示优质教育资源中的课件。“未来全息影像头盔普及后,老师和学生就会像身处同一间教室一样。”针对环境监测,5G也能帮上忙。中国联通展区展示了天地一体化水系监测项目。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无人船上搭载传感器,可以收集白洋淀水质数据,两者通过5G网络将高清视频和数据实时回传,使管理员实现对水质情况的远程监控。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刘梦婕校对吴兴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