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新与旧的鉴别,其实并不难。虽然每个朝代的瓷器有很多种,但是,烧制的式样、颜色、花纹及做工,都各有特点。
仿品瓷器的颜色、做工、落款较为死板,像是用机器制造出来一样。尽管造假者费尽心机去模仿,都难以做到与真品完全相似。如果购买时多仔细观察,就一定能找出破绽。
一、瓷器鉴别与书画鉴别的区别
书画鉴别,只要其中一部分是真迹,基本上可以断定整幅作品是真迹。但是,鉴别瓷器时,往往会有换旧底,换瓶口及化工颜料染色后,重新烧制的。所以,鉴别瓷器时,不能只根据其中的一部分,来判断真假。
二、改装式造假
瓷器造假,多以改换旧底为主。因为多数人只注意款字的真伪,认为款字是真的,瓷器就一定是真的,所以给新瓷器换旧底是最好的作假手段。通常用碱水洗掉涂抹的尘土,新接口的痕迹,很容易看的出来。新瓷器与旧的瓷器的釉色、式样、火光等,区别是很明显的。
1,火光极亮的瓷器,通常是新瓷器。但是,没有火光的瓷器,不代表是古瓷器,造假者往往会把新瓷器的火光给除掉。
2,旧瓷器的釉面,经过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必然有磨损的痕迹。这种痕迹有的较为明显,用肉眼就看得出来。不是很明显的痕迹在灯光下,也可以看得出来。
,肉眼看不到的痕迹,在放大镜下观察,必然原形毕露。高仿瓷器,即使是人为模仿,其痕迹很不自然,只要细心观察就能看得清楚。
三、做旧式造假
做旧式造假,也是常见的手段之一。造假者,通常会把底釉与题款磨去,冒充年代久远的,沙底名瓷。也有通过换底,把年代改装为更久远,有款字的瓷器。所以,鉴别时要仔细观察,底釉与其他部位的颜色,是否一致。款字的神韵、笔势与该瓷器的质地,是否相符。
四、修补式造假
旧的瓷器,有稍微的破损或落釉,造假者会把破损的地方,绘上花纹,上釉后进行吹烧。如果瓷器的花彩、颜色,与其它地方的不一致,就可以断定,是修复式造假。
1,观察瓷器的足与耳,以及其他容易磕碰的地方,特别是连接处。造假者,通常会把掉落的地方,重新修补后,再进行烧制。
2,瓷器的式样要合乎常规,如果一件瓷器,看起来高低不就,多是用损毁的瓷器改造而成,所以,要仔细观察瓷器的口和边,是否被修补过。目前,常见的手段,是用粘瓷药水粘合。
,修补过的瓷器,可以通过声音,鉴别是否被修补过。没有修补过的瓷器,声音清脆悠长,而修补过的瓷器,声音嘶哑短促。即使新、旧不同的瓷器,也可以通过声音来分辨,旧瓷器声音清脆,新瓷器声音厚重沉闷。在行家手里,不用对着瓷器看来看去,通过听声音,就可以分辨出七八分。
带有铜钤口的瓷器,要仔细观察铜质的成分、做工及瓷口的完整性,因为,市面上有很多瓷器,是用损毁的名瓷,改造而来。
五、绘画式造假
白色瓷器绘有彩画的,要仔细观察色彩、质地及光泽是否一致。质地温润,但彩画光泽比较强烈,就可能是真坯假彩仿品。因为,古代瓷器中素底色的较多,专为临时添彩用。民国以后,素底色瓷器,都绘制上了彩色。目前,这样的仿品比较多。
六、七大名窑的特点
宋、元以前,瓷器的釉水及颜色,鉴别比较难。但是,每个窑口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了解这些特点,就能分辨出瓷器的真假。
1,越窑,没有完整的实物保存下来,只留下一个让后人羡慕不已的名称“秘色瓷”。
2,柴窑,保留下来的瓷器很少。北京故宫里可以看到这样的瓷器,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釉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细颜色特异,是瓷器中的精华。
,定窑,有南窑和北窑。颜色有竹丝刷纹的,称为北定窑。以政和、宣和年间烧制的瓷器最优,有花纹的为南定。北定窑,烧制的瓷器,要比南定窑的贵重。定窑瓷器,土脉细腻有光泽,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绣花等。花纹通常是牡丹、萱草、飞凤等款式,做工精巧。
划花,是最好的品种。素者也很美观,色白而润,白骨加釉水像泪痕的最好。黄色而质地粗糙的较差。偶尔也会有紫色的,被称为“紫定”。像黑漆一般的称为“黑定”,是不太珍贵的。
4,汝窑,瓷器是淡青色的。釉为玛瑙屑所制,颜色和哥窑相似,颜色较深,微带黄色,像卵,白釉汁水莹厚如堆脂,汁中棕眼隐现像蟹爪。真品瓷器的底部,或多或少都带有芝麻花般的细小挣钉,土脉的质地要比官窑的滋润。薄壁瓷器并不多见。
5,官窑,瓷器中多是青色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与哥窑的区别是,青色浓淡不一,土脉细薄,也有铁足,而且多数有断纹,俗称“百圾碎”。釉水纯洁的,较为珍贵。
6,龙泉窑,土细质厚,颜色青翠,精品瓷器可与官窑、哥窑相媲美,但很少见有纹片和紫骨铁足器。
7,钧窑,瓷器都是五种颜色,光彩太露,有兔丝纹,红如胭脂,朱砂色的最佳。青如葱翠,紫如墨黑的比较差。
以上三种颜色,以色纯而没有多变露胎的,为最佳。底部有一、二数字标记的,是上等品。青丝错杂,像垂涎的也属于上等品。三种颜色不均匀的,俗称茄红紫、猪肝红、鼻涕等,都属于下等品。
七、彩瓷的介绍
明代瓷器中,彩瓷很精致。清代康熙、乾隆两朝,仿制明代的瓷器及自己创造的瓷器,都很精美,但与明代的彩瓷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1,明代,瓷器的白地色微发青,釉厚,光泽柔和,质感温润细腻。
2,康熙时期,瓷器的釉色深浅不一,有纯白地色、浆白地色、青花白地色三种。纯白地色的瓷器,比明代的要白,比乾隆时期的略黄,润亮程度类似于象牙白。五彩瓷器中,这种质地的瓷器较多。
,浆白地色瓷器,白中略显微黄,俗称米汤娇。与宋代粉定瓷中的白瓷很相似,但是没有粉定瓷器中的那种,透明细润感。纯白瓷器中,此底色的最佳。
4,青花瓷器,白地色微显青色。高仿瓷器中的白地色,色泽不够润亮,灯光下能看到很多棕眼,釉质较为粗糙。
5,明代,瓷器的釉色绿而明艳,类似翡翠中的油绿。康熙时期,釉色透而光亮,类似翡翠中的祖母绿。乾隆时期,瓷器的釉色与康熙时期的基本相同,但是,绿釉瓷器淡雅中带有微黄。
高仿瓷器,釉厚者黑,釉薄者色淡,釉质浑浊不清。因此,造假者通常会把新瓷器中的硬绿,除去光泽,从而掩盖其拙劣。
6,明代,瓷器的红色,红中微紫,像快要烂掉的红枣。康熙时期的红色,鲜艳娇嫩,像熟透的红枣。乾隆时期的红色,柔润莹澈,像快成熟的枣。
总之,红色是从釉内折射而来,犹如天然的光亮。仿品瓷器的红色,发黄或者发黑,虽然有光亮,但是光亮在表面。
制造光亮的方法:将瓷器烤热后,涂一层薄薄的川白蜡;用油皮砣磨出一层浮亮光;涂发光药水。
7,古瓷器的光亮,出自釉内,瓷器所用的原矿料较为珍贵,是造假者力不能及的。因此,即使造假者,用尽心机去模仿,也是无法做到与真品完全相似。
8,明代,瓷器的黄色有的像金珀,有的像松香。像松香一样的黄色,后世能够仿造,但是,无法仿造出像金珀一样的黄色。康熙时期,黄色瓷器像金珀,黄中微淡。雍正时期,有了浆黄料釉,类似于鱼子黄。
乾隆时期,黄色瓷器与康熙时的几乎相同。仿品中的黄色,或绿或红,瓷器的釉混浊而不透,与真品瓷器相差甚远。
9,明中叶前,紫色的瓷器,多为葡萄紫。明朝末期和清康熙时,多是茄皮紫。和生紫茄皮的颜色相比,微淡。和煮熟了的紫色茄皮相比,微深,并不完全相同,多是玻璃釉。
10,雍正时期,瓷器出现了料釉,粉彩的紫色,像是在面粉里加了一些紫色。雍正到乾隆时期,有少量的茄皮紫,但是颜色发黑,釉薄而混浊。仿品的茄皮紫,釉薄的色淡,釉厚的混浊,或发红或发黑,由化工染色剂调制而成。
11,明代,瓷器的蓝色像蓝靛,釉不够透亮。康熙时期,瓷器的蓝釉,亮而鲜润,比明代时的鲜艳。康熙时期,瓷器的蓝色,前期、后期也有区别。初期微黑,中期微绿,俗称翠蓝,末期蓝中闪红。乾隆时的蓝色白而灰,黄而黑。仿品瓷器的蓝,不黑则红,色浮无法深人釉内。
明代时的蓝色深入地色内,康熙时的蓝色深入釉。嘉庆、道光时的蓝和仿品的蓝,是半入釉,像是涂于釉上一样,颜色浮而不实。
12,乾隆前的玻璃釉,透如玻璃,或多或少有混融现象。高仿品的釉,无论薄厚,也有透如玻璃的,但无法做出混融的现象。
施彩方法不同,窑温及烧制的时间不同,成品粉彩的颜色,就会不同。康熙、雍正时的粉彩是配制后涂于瓷器上的。雍正时的粉彩,比康熙时的粉彩略显混融。
乾隆时的施彩方法:先上白粉釉,后用粉红水点于白釉之上。嘉庆、道光时的施彩方法:用笔将红色矿物染料,刷于白粉釉上,所以颜色浅中带紫。仿品的雍正瓷器,虽然做法相同,但原料却是现代化工染色剂,所以颜色会发紫或黑红。
真品鱼子黄的颜色是乾黄釉,显得滋润,开片纹理不黑。仿品瓷器的鱼子黄,色淡而灰,或绿或青,其光泽为火光,没有厚矿釉的光泽。
1,康熙初年,蓝料釉透如玻璃,颜色类似于深蓝色的宝石。康熙末年,出现了磁料蓝釉,蓝色像是在面粉里加了油,这就是堆料款所用的颜色,釉细而润。
仿品的蓝是玻璃蓝,釉薄色淡,近距离看是蓝色,稍远一点看是灰黑色,与真品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仿品的蓝釉质粗而虚,釉中多有气泡,颜色乌黑,没有真品的鲜润感。
14,豇豆红,这种瓷器釉厚而润,仿品的釉薄而粗。真品瓷器,釉内多有白珠,像水珠滴在釉中的感觉,但与釉中的颜色没有混合。仿品瓷器做不出这种特征。真品瓷器上的绿斑莹润、细腻,颜色是从釉中折射而出。仿品瓷器上的绿斑,不绿则黑。
15,胭脂水色,瓷器的釉暗而润,红色中微带紫色,类似月季花的颜色。仿品瓷器的釉多是焦糖色而且较亮,颜色或黄或粉红,没有真品的润亮感。
16,康熙到乾隆,天青瓷器、天蓝瓷器,釉肥而厚,光亮而润,其间虽稍有变化,但基本上相同。
真品瓷釉,像是将藕粉用热水冲熟后抹于瓷器上,颜色深浅不一,但丰润程度区别不大。仿品瓷釉,混而粗糙,缺少了真品釉的丰润,没有鱼胸那样混融的境地。
上述鉴别方法,如能参透其中,对于鉴别瓷器的真伪,会有很大的帮助。
八、什么样的瓷器是“精品”
一件瓷器,如果有瑕疵同样会影响其价值。有些瓷器有瑕疵就是次品,而有些瓷器虽有瑕疵,就不算瑕疵。如缩釉、短釉、黏釉、麻癞等,这些瑕疵是无关紧要的。如何鉴别一件瓷器是否为瑕疵品,瓷器爱好者应该有所了解。
1,缩釉,指的是瓷胎在烧制的过程当中,温度突变,使得瓷器露出胎骨。
2,短釉,指的是挂釉没有到达瓷胎的底足。由于蘸釉法上釉不匀,所以容易造成短釉。
,黏釉,指的是瓷胎入窑后,由于釉汁未彻底干透,两件瓷器黏在了一起,人为劈开后两件瓷器黏连的部位,会留有片砾痕迹。
4,麻癞,指的是瓷胎入窑后粘有火炭,釉汁收缩后成块状、瘤状、疙瘩状,形似麻癞。
以上四种情况,在宋、元名瓷中经常能看到,这些不但不是瑕疵,而且是鉴定瓷器年代的证据。
有些瓷器的小瑕疵,掩盖不了瓷器的精美。如窑缝、冷纹、惊纹、爪纹等。
5,窑缝,指的是坯质疏松,在窑温升温太快的情况下,瓷胎受冷热相击,瓷器出现了短缝。
6,冷纹,指的是瓷器出窑时的速度过快,瓷器的温度急速下降,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形成的细微裂纹,但没有穿透到另一面。
7,惊纹,指的是薄质瓷器,因碰撞产生的震动,而造成的内部细微裂纹,但表面无伤损。
8,爪纹,指的是瓷器有爪形或闪电裂纹,由于沸水注入后冷热相击,或出窑过快所导致。
九、什么样的瓷器是“瑕疵”
以上几种情况,对瓷器的价值并没有影响。属于瑕疵品的,有串烟、伤釉、崩釉、暴釉、冲口、毛边、磕碰。
1,串烟,指的是瓷器在烧制的过程当中,受浓烟影响,导致有类似泼墨的形状。有些像水果成熟后,快要软化的形状。但是这些也要根据瑕疵的不同程度,进行判定优劣。
2,伤釉,指的是瓷器磨损严重,出现毛发般的细纹,色泽枯黯。
,崩釉,指的是硬彩瓷器,因撞击引起的釉质崩裂,彩色剥落,坠粉残红等。
4,暴釉,指的是釉汁有杂质,在烧制的过程当中,受热程度不同,或火力太猛受热不均匀,而形成的水泡状。
5,冲口,指的是瓷器口因碰撞或震动,所形成的直线微裂纹和毛边。
6,伤损处小,有棱角的称为“毛边”。伤损处较多,胎骨有轻微缺损,但边际未露棱角的称为“磕碰”。这种情况,通常要根据伤损的程度来判别瓷器的价值。
瓷器的可贵,不仅仅在于精美,真而精美才是上品。而真品瓷器,不全是都是精品,真而不精美,也不能称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