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赖手机互联网进行通讯交流的今天,能否得到幸福的爱及持久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想要拥有一份健康、持久的关系,首先需要正确认知爱,走出爱的神话,并对健康关系有明晰的判断力。
在这个前提下,拥有健康的自我,你才有经营健康长久关系的能力。
之所以“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是因为这并非是实现意愿的纯方法操作,而是拥有对关系的经营能力。
先在战略上正确认知,再从战术上落地实操。
1
从爱的神话中走出,
正确认知爱、学会爱
大多数人对爱的认知,来源于自己的成长环境、过往经历,或者文学影视作品的描述,并未受过有关“爱”的正规训练。
先来看看以下有关爱的神话:
“爱可以克服所有的问题——从不同的背景、有限的职业选择到人格差异”
“爱是惟一重要、让你完整的,失去爱的你是缺失的”
“爱就是像父母爱孩子那样无条件、纯粹得像水晶一样的爱”
“爱就是双方永远和谐一致、没有碰撞,彼此融为一体”
“爱应该一直热烈地持续下去、不会改变,找到了真爱,你的生活就会永远快乐”
若你问一个人爱是什么,ta很可能会回答不上来。但仔细体会自己有关爱的理解和期待,或许不难发现爱情神话的影子。
爱的神话听起来很美,却是受限于个人经历和文化教导下的错误认知。
过度高估爱的重要性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势必将我们在经营爱的道路上引入歧途。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关系中的表现,无意识地受到爱情神话的主导。
比如,相信爱是惟一重要、让你完整的,那么就会在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依赖或控制;
认为爱就是无条件、纯粹像水晶一样,那么就会在关系中表现出过分追求理想化、苛求对方,从而失望。
另一方面,爱情神话让我们无法对关系健康与否,作出有效的判断
比如,因为相信爱可以克服大多数问题,而忽略将会出现麻烦的警示,比如伴侣不诚实、不忠诚、情感虐待等,继续呆在一段有毒的关系里。
或者认为爱应该一直热烈地持续下去,将关系从激情迸发演变为平静安逸,视作没有爱了。殊不知这是爱情正常发展的表现。
再有,爱情神话让我们带着想象的滤镜,看不见伴侣的真实。
你爱的是期待对方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对方真实的样子。显然,这与构建健康的亲密关系是背道而驰的。
带着幻想滤镜,将在关系中难以作出建设性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经营爱情。而一旦脱离客观真实,注定会在现实中碰壁。
关于爱,心理学有诸多诠释,我更喜欢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的本质是主动的给予,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爱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与认识,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
成熟的爱情,是在保证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可以说,想要经营健康长久的关系,你必须带着对爱正确的理解,以及付出爱的动机。
2
对健康关系有明晰的判断力
持久的爱只能来自于一种健康的关系,因为持久的爱情,必须使双方在身体上、感情上以及精神上都受益匪浅。
无庸置疑,明晰关系是否健康的指标,无异于掌握考试通关的分数线。
对健康关系有明晰的判断力,可以帮助你客观评估当下关系所处的状态,进行建设性的调整。
更重要的是,帮你避免走进不健康关系的死胡同,从而构建一种不断成熟起来的、充满活力的、滋养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健康的亲密关系。
幸福没有绝对的公式,但评估一段关系是否健康、能否长久,有以下四个关键指标:
01第一个关键指标是情绪
当你想到你的伴侣或你们的关系时,你的情绪总体上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情绪是潜意识的表达,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对应着潜意识里,对对方正面或负面的认知和信念,以及过往幸福或痛苦的记忆和经验。
亲密关系可以是快乐的源泉,也可以是痛苦的深渊。如果两个人的相处,无法创造足够的积极情绪,按照积极心理学的标准是5:1(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甚至一想起对方和这段关系,你马上就被消极情绪吞没了,那么这段亲密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了。
02第二个关键指标是接纳
你们是否能够自由地、真实地在关系中做自己,呈现各种不同的人格面向,而不是被困在某个形象或人设中,为了迎合对方而演绎某个角色。
你就是你,一个多元的、有着丰富人格面向和无限发展可能的生命体。
还有你们是否能够接纳彼此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动不动就扣上“三观不合”的帽子。你是对的,你坚持你的生活方式,不代表对方是错的,就应该放弃他的生活方式。
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是拓展和成长,不接纳所引发的控制和斗争,只会消耗这段关系。
03第三个关键指标是信任
你们是否敢于把自己最自卑、最难堪、最羞耻、最痛苦、最脆弱、最歇斯底里的一面呈现在对方面前,而不会担心对方瞧不起、贬低、打压、评判,甚至用这些伤痛攻击你。
你们是否能够相伴彼此,超越一个个痛苦和挑战,并在一次次成长和蜕变后,像两个身经百战的战友一样,深刻的信任对方。
如果没有这种信任,你们的关系只是停留在身体的亲密关系层面,而没有真正进入心灵的亲密关系。
04第四个关键指标是目标
你们走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呢?你们建立这段亲密关系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很遗憾,我们看到了太多妥协被动的、被逼无奈的,甚至出于恐惧走进亲密关系的案例,也看到了太多为了某个短期目标,比如结婚、生孩子、改善生活等走进亲密关系的案例。
一旦这些目标达成了,这段亲密关系便失去了意义,不再能得到两个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