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培育一批高端品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品牌,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消费体验创新方面,逐渐从追赶走向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
为将品牌与创新进一步注入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凤凰网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深圳知名品牌评价委员会联合推出“湾区品牌力量”专题,从品牌故事、品牌出海、品牌变革等角度,对话湾区位知名品牌企业家,讲述湾区品牌故事,诠释湾区企业家精神,打造中国优质品牌群像,提升湾区品牌国际影响力。近日,凤凰网广东采访到新益昌总经理宋昌宁。
年4月28日,国内LED固晶机、半导体设备、电容器老化测试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益昌”)在科创板上市交易,发行价19.58元/股,开盘价48.15元/股,当日收盘涨幅达.53%。截至年1月18日收盘,新益昌收报.57元/股,市值.20亿元,是LED产业少数过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之一。
新益昌能取得当前的成绩,不可否认,国家支持LED产业发展及鼓励关键设备国产化、MiniLED对股价有一定拉高作用,但最根本的原由是,新益昌多年辛勤耕耘沉淀下来的技术和市场实力,终于被更多投资者看见和认可。
作为两大创始人,胡新荣和宋昌宁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搭档。创立新益昌前,胡新荣和宋昌宁曾在同一家上市公司做电容器老化测试设备工程师。两人深感中国设备过度依赖国外进口,立志实现国产化,几年后便携手创业,首先落地的就是电容器设备,紧接着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大背景下开拓了LED设备业务,目前已经形成LED、电容器、半导体、锂电池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业务布局。
近日,新益昌创始人之一、总经理宋昌宁接受了凤凰网广东的专访,谈起LED固晶机业务时,他十分自豪:“全球LED产业集中于中国大陆和台湾,而我们传统LED固晶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70%左右,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我们的设备已经比肩、甚至是超越一些国外品牌。包括我们的Mini/MicroLED设备也已经做到世界前列,拿下了三星和国内做直显、背光的近70%以上的客户。”
若对国产设备替代有所了解,就知道宋昌宁如今脱口而出的成就,必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在中国LED产业发展之初,其主要的生产设备、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多数依赖国外进口,其中固晶环节的高端设备以ASMPT的产品为主,ASMPT和BESI到目前仍占据着全球固晶设备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要实现国产设备替代,不仅需要不断钻研、试验来提升良率和效率,还需要客户的配合使用,才能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制造流程。想要改变客户或企业对国产设备的认知、并让其接受和认可国产设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益昌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坚守走好每一步,加强研发,秉承把产品做得更有国际竞争力的初心,最终实现国产突破,并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宋昌宁介绍,新益昌成立之初,就极具前瞻地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和自主生产靠拢,到目前一台设备已实现80%-90%的自主生产,包括核心零部件如驱动器、高精度读数头及直线电机、音圈电机等已经实现自研自产,是国内少有的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之一。
基于前期大量的技术沉淀、市场积累,通过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下的复杂形势,新益昌抓住了国内市场需求激增的机会,近两年实现了自身和国产设备的跨越式发展。
以下是凤凰网广东对话新益昌总经理宋昌宁的部分内容,看看他眼中的新益昌和国产设备替代:
国产设备替代是必然趋势
凤凰网广东:目前新益昌对各个板块业务有哪些规划?
宋昌宁:现在我们最大的一块业务还是传统LED,占比达50%左右,MiniLED和半导体、电容器、锂电池总计占比大概也有50%。最近几年,我们的精力更多放在半导体设备上,因为目前半导体设备像10年前LED设备一样以进口为主,所以这一块国产替代的空间是很大的,上市之后我们也有了更多的资源去投入研发,可以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做出更多贡献。锂电池设备业务目前以技术沉淀为主,未来这个市场应该还有十年以上的发展。
凤凰网广东:新益昌设备已实现80%-90%的自主生产,是否代表着关键环节已经不被国外厂商限制了?
宋昌宁:是这样,我们有自己做,虽然还是会有部分进口,维持整个产业链的运转,但是不会在设备生产关键环节被“卡脖子”。就比如读数头,我们以前买的是英国雷尼绍的,这个东西很关键,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做研发、做进口替代的话,现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按计划生产,可能人家让你等八个月就是八个月,无论哪一个环节出问题,设备都出不了。我们自己做了(读数头)之后,就不会受到限制,这也是新益昌近两年优势的一个体现,我们可以更快、更独立地把产品生产出来并交给客户。
凤凰网广东:近些年美国很多动作都是逆全球化的,对中国制造企业做海外市场形成了很大挑战。对此,您觉得中国制造企业要如何突围?
宋昌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本身我们在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就很大,全球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企业自身,首先要把中国看透,这么多年都是在苦练内功,才有今天能跟美国的强强对决。国外市场能给予的机会,好好把握,不能给予的,也要能很好的生存,扎实做好自己后,总有一天机会都会属于你。
凤凰网广东:请问做国产设备替代,新益昌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宋昌宁:为自己争光、为企业争光、为国争光,国产设备替代是必然的。现在国家在大力推动智能装备发展,也给予了我们设备厂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新益昌将紧抓机会,更快做到全面进口替代。
新冠肺炎疫情下,新益昌“转危为机”
凤凰网广东:疫情是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一次大考,您对此有哪些看法,是否因此发生管理思维上的转变?
宋昌宁:疫情其实像一个放大镜,之前大环境很好的时候,大家好像都过得很好,真正遇到困难,才能体现一家公司的“基本功”。就新益昌来讲,我们还是坚定做好自己,其他的都是辅助,好的锦上添花,不好的当做鞭策。比如说疫情初期,对于员工、工程师外出预案,我们经验不足,目前也已经在逐步地优化。但是对于公司发展来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