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称为“三转一响”之一的手表,是许多家庭希望拥有的“大件商品”,也由此带动了修表行的兴起。如今,机械手表逐渐被智能手机取代,曾经遍布大街的修表铺也难觅踪影。在乐山市五通桥区,却有一位修表匠人一直坚守这个行当,守在一张旧木桌前,一干就是40多年。眼前这位女士名叫袁莉,她的修表店开在五通桥区竹根镇跃进街,店面招牌已经老旧褪色,店内布置虽然简单,但台灯、袖珍榔头、放大镜、开表器等修表工具一应俱全。年,年仅16岁袁莉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修表,从学徒到接手修表店,转眼已经过去了44年。
手艺人袁莉:父亲说,天干不饿手艺人。他是父亲也是师父,把修表的手艺传给了我。桌面上的开表器,我父亲是年开始用,用到年,接着我就从年用到现在。
袁莉聪慧勤学,深得父亲真传,她凭借过硬的修表技艺和诚信经营,在当地小有名气,找她修表的顾客络绎不绝。手艺人袁莉:修表关键在于手眼功夫,必须足够细致,非常仔细不被外界干扰,比如我修一只价值比较昂贵的表,我是把门关着在这里面修,修了两天。
44年来,袁莉修过上万只手表,其中不乏价值昂贵的品牌手表。可在袁莉眼中,不论是什么价格的钟表,她都会想方设法第一时间、一次性地修理好,不让顾客多跑路,不让人多花冤枉钱。顾客:她修表的原则就是能给你修好的,绝对不得给你换配件。如果你来了,她能够给你修的就及时给你修,不让你等更长的时间。
顾客:她手艺好,很多手表都处理得好,如果她都处理不好了,可能五通桥别的地方都整不好。
原来在“滴答”声中,袁莉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好手艺,还从未停止对修表技艺的学习。如今,不管是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只要她拧开表盖,就能八九不离十判断出问题在哪儿。一番检查、拆卸装配之后,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手艺人袁莉:现在的表越整越高档,功能越做越多,你边做要边学,要与时俱进,像日本的卡西欧是6颗针,3颗大针,3颗小针,全部拆完要当修几个表。
修表是个精细活,袁莉经常在桌前一坐就是一天,长年累月,她不可避免患上了职业病。手艺人袁莉:腰椎间盘严重突出,就是修表造成的。修好了表,人家夸奖你,我是很高兴的,内心就是一种满足感,工作得到了认可。
修表需要凝神静心,求的是安静,为了保持这份安静,缓解身体的病痛,袁莉学习唱歌跳舞,在运动中舒缓疲惫的身躯。虽然时代变迁,钟表离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远,但今年60岁的袁莉,仍然坚持每天营业,方便当地的父老乡亲们。时光带走了袁莉的青春岁月,却带不走她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与坚守。在她眼里,一门老手艺,除了生计之外,更多的是源于热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职业,早已融入了生命中,只要大家有需要,自己还能修,就会守在这儿继续修复”时光”。新闻天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