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但暑期档对热爱影视剧对观众来说并不算友好,往年暑期对爆款今年是一部都没有。数据最好的《沉香如屑》和《星汉灿烂》也只能说是平分秋色,没有掀起现象级的热度。
至于电影方面,《人生大事》之后,票房热度再次回落,观众备受期待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终于上线,结果半个月过去了,累计票房却才刚刚突破两亿。
不过,科幻喜剧设定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虽然成绩不如预期,但是沈腾的新片同为科幻喜剧,却让观众终于有了走进电影院的热情。
根据目前数据显示,《独行月球》上线两天,票房突破8亿,单日票房持续破亿,各方面的数据甚至不输春节档。
显然除了沈腾、马丽的组合重磅袭来号召的票房之外,《独行月球》本身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今天,就让笔者用“放大镜”带着大家看一看,这部电影到底赢在了哪里。
细节1:谐音梗和梦幻联动沈腾和马丽作为一堆老搭档,其实已经在荧幕上合作过很多次了。但是要说两人最经典的一部作品,绝对是《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直接让沈马组合绑死,以至于《西虹市首富》上线的时候,不少观众都遗憾女主不是马丽。
而在《独行月球》这部作品里,还真就用谐音梗的方式联动了一下开心麻花的经典出品《夏洛特烦恼》。黄才伦饰演的角色在旁观了独孤月在月球上爆笑如雷的生活后,吐槽“下落特烦恼”,而他出口的一瞬间,整个影院的气氛都被点燃了。
这个细节,也可以说是电影里的一个小彩蛋了。而除了《夏洛特烦恼》之外,电影中沈腾饰演的独孤月还提到了吴京的电影《流浪地球》,恰好为《独行月球》制作后期特效的公司还正是渲染过《流浪地球》的国内顶尖特效团体。
不得不说,这一波热度是被《独行月球》狠狠蹭到了,而这样的梦幻联动肯定也让很多观众开始期待《流浪地球2》的上线了。
细节2:乱入的阿姆斯特朗脚印在独孤月被落在月球之后,他算是开启了完全放飞自我的模式。当他在月球表面滑行时,刚好踩到了阿姆斯特朗的脚印上,他充满正义感地说出那句经典台词“这是他自己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而独孤月路过的时候,却不小心把这个脚印擦掉了一半。
对此,独孤月表示“sorry”,而阿姆斯特朗如果看到了这一幕,恐怕只会回应一句“栓q”。
当然,《独行月球》作为一部软科幻的作品,本身在逻辑方面就没有特别强的现实感。在月球探索相关的领域中,融入这种现实和荒诞的冲突矛盾,也是《独行月球》总能戳中观众笑点的原因。这样的设置,相信能戳中很多对宇宙充满向往的观众。
细节3:神话故事的完美融入,代入感极强其实国产的科幻题材一直都是中国电影的短板,即便《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电影同为世界水准的科幻大门,但事实上,我们的画面技术、后期特效和好莱坞大片还是有差距的。
从中国观众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短板已经限制了宇宙、月球等类似电影能带给观众的共情力。可《独行月球》特别出彩的是,用两段关键剧情融入了两个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
一个是独孤月开着车去寻找阿波罗十八号登陆舱时夸父逐日般的追日过程,一个是独孤月手持宇宙之锤努力奔向陨石,试图拯救地球时女娲补天般的牺牲。
相对于冰冷的科幻故事,这样本土化的神话情节,也是大多数观众能被情绪带动的原因。
细节4:独孤月和马蓝星其实《独行月球》刚上线的时候,观众就对男女主的名字有种莫名的抗拒,他两的名字放在一起倒是般配,但是二次元感太重了。独孤月像武侠片里的英雄豪杰,马蓝星像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总是笔者第一次听到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离谱”。
但事实上,名字的设置不只是喜剧的标识,也是为了暗示人物的结局。首先独孤月代表的月亮一直都陪伴在马蓝星代表的地球身边。而在最后的结局中,独孤月也的确孤独地在月球中消失了。
两人的名字暗示两人的关系,同样也道明了两人的结局。
细节5:黑石碑的致敬电影中有一处给到了一个石碑特写,独孤月在石碑上写下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几个大字,而观众的瞬时反应一定是这不就是变相的“XXX到此一游吗”?,但其实这里的舍弟是为了致敬导演库布里克。
黑石碑的元素早在小说《太空漫游》中就出现过,后来著名导演根据小说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具有教科书意义的科幻片《太空漫游》。
这部电影的成功曾影响了众多科幻的影视剧和小说创作,包括这两年特别受观众欢迎的刘慈欣,也是《太空漫游》的忠实粉丝。
目前,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高达8.9分,已经被奉为科幻题材里的天花板。从某种意义来讲《独行月球》这部含有科幻元素的电影也受到了导演库布里克以及他作品的影响。
只是在内容上,《独行月球》偏向于“软”科幻,逻辑不能做到完全闭环,同时也存在一些与现实相悖的元素。比如袋鼠啥的,就有很浓的奇幻色彩。
总而言之,《独行月球》远看只是一部喜剧片,但近看其实存在很多深思后就觉得相当精妙的细节。
尽管作为一部电影,《独行月球》也有很多瑕疵,豆瓣评分也远远不及同类作品的天花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独行月球》的主创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诚意满满。
电影从剧情看点到演员阵容,演员的塑造都拿出了百分百的态度。光是“用心”这一点,就说明电影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