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第一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参考答

第一学期期末综合评价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色散;牛顿2.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单位及其符号的掌握作答。解析:在物理学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是kg/m3。答案:m、s、kg、m/s、℃、kg/m↑3任选两个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容易解答。3.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②液化要放热,汽化要吸热。解析: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液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放到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答案:压缩体积;汽化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灭火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要学会使用,还要知道其原理。4.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以及状态无关。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一种属性,它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卫星在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不断上升,所以是运动的。答案:不变;运动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质量的性质的了解和掌握。5.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水结冰后,在质量不变时,密度变小,导致体积变大。解析:豆腐中的水在低温条件下凝固成冰,在质量不变时,密度变小,所以体积变大;再在常温冰吸热又熔化.所以将冻豆腐切开后会发现其内部形状与普通豆腐的内部形状是不同的,与新鲜豆腐相比,冻豆腐的密度将减小。答案:凝固;减小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以及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6.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大多数新物理量都是采用的此种方法。解析: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利用的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行定义的;密度是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利用的是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进行定义的。答案:速度;密度点评:该题是考查对物理学方法中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的初中物理量进行分析解答。7.由于光和声有许多相似的情况,因此,可通过声类比光去进行分析。解析:音调由频率决定,火车远离时笛声的音调会变低,说明音调和距离有关,火车远离时距离增大,音调变低,频率变小,即距离大频率小。发光的星球正以很高的速度向我靠近,距离减小,根据类比可知,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会变大。答案:变大;见解析点评: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二、选择题8.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析: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4~15个鸡蛋1kg,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相当于3~4个鸡蛋;中学生的身高在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人散步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大小的估测,考查学生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9.解决该题需掌握以下知识:(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4)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老花镜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C错误;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它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D错误。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并理解凸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对于投影仪、幻灯机,由于成倒立的像,在实际应用中,影片在放映时要倒插在镜头前稍大于焦距处。10.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析: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③。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②。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11.电视机遥控器上的图标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的代表对比度,有的代表亮度,有的代表电源,有的代表音量控制。解析:图A代表对比度,图B代表音量控制,图C代表亮度,图D代表电源开关,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点评:本题是一道常识题,在解题时应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的图标,看其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同时要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符号和图示标志中的物理含义。1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介质不同,速度不同.故C正确;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答案:C点评:此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速与介质种类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度不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13.在分析几个实例时,要注意区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析:瞄准鱼下方叉鱼是因为光的折射的原因;透过树丛的光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池水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反射现象与直线传播现象的不同,达到能区别判断的目的。14.解析:吃冰棒时,冰棒在口中熔化为液态,熔化要吸热,降低人的温度,起到解热的目的,所以A是正确的;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所以B是正确的;白炽灯的灯丝是钨丝,发光时灯丝温度比较高,会升华为气态,关灯后,气态的钨就会凝华为固态,凝结在白炽灯灯壁上,所以灯壁变黑,所以C是正确的;冬天室外空气温度比较低,嘴中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白气”,所以D是错误的。答案:D点评:此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生活处处有物理,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思考。15.要根据每个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分别分析。解析:测长度时,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故A错误;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错误;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故D错误。答案: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物理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三、作图题16.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太阳被月球完全遮住形成的日食叫日全食,在太阳光完全照不到的区域可以观察到日全食;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在部分太阳光照射到的区域可以观察到日偏食;月球只遮住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太阳周围还露出一圈日环,好象一个光环似的叫日环食。解析:日食是由干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太阳发出的光照不到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太阳是黑色的,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答案:如图1所示图1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知道日环食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17.本题首要的问题是确定反射点的位置,可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像点与发光点关于水面对称,找到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点后,补出入射光线,根据光线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大致画出折射光线。解析:先作出反射点B关于水面的对称点B′,连接AB′,交水面于点O,OB为反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在水中法线的右侧画出折射光线。答案:如图2所示点评:本题考查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图时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辅助线用虚线。图2四、实验探究题18.(1)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读数。(2)根据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3)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即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4)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发生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5)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很多,是一道开放题;根据蒸发和沸腾的温度、发生位置和剧烈程度进行区别。解析:(1)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示数为94℃。(2)根据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3)由数据知,从第4分钟到第7分钟,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得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4)由图可以看出,a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说明a中上下层水的温度相同,水沸腾了。(5)这是开放题,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等都是可以的。蒸发和沸腾的所需的温度不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达到沸点后发生;蒸发和沸腾的位置不同,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蒸发和沸腾的剧烈程度不同,蒸发现象进行的比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答案:(1)94;(2)如图3所示;(3)保持不变;(4)a;(5)见解析点评:此题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中需要测水的温度变化,所以对温度计读数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考查了水的沸腾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记住水在沸腾前(蒸发)和沸腾时的现象特征、沸腾时的温度规律,是一道很好的题目。19.(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据指针向左偏就向右移动平衡螺母,指针向右偏就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直到使得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2)柑橘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柑橘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柑橘的密度;(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柑橘的体积。解析:(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平时,指针偏右,即需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使得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2)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0.8g。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g+g+20g+2.6g=.8g。柑橘的密度:ρ=m/V=.8g/cm↑3=0.96g/cm↑3=0.96×10↑3kg/m↑3。(3)用吸管将烧杯细线上方的水吸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烧杯中细线上方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4)要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柑橘的体积,一是水必须能浸没柑橘,二是必须在吸取出大烧杯中线上的水时,柑橘还应全部浸没在水中。答案:(1)水平;左;(2).8;0.96×;(3)用吸管将烧杯细线上方的水吸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烧杯中细线上方水的体积即可测得柑橘的体积;(4)一是水必须能浸没柑橘,二是必须在吸取出大烧杯中线上的水时,柑橘还应全部浸没在水中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量筒读数、天平的读数、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等。测固体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同时,物理测量中,对物体“适量”选择的目的有二:满足测量要求,减小误差。20.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2)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简记为“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3)平面镜不但能成像,还能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解析:(1)由第3次实验数据可见,物距等于像距,说明u=v=2f,因此凸透镜的焦距f=u/2=30cm/2=15cm;(2)第2次实验中,物距为40cm>2f,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投影仪的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投影仪远离屏幕(像远),同时减小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物近);由于转动平面镜时像在屏幕上上下移动,说明光线的方向在改变,所以平面镜具有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作用。答案:(1)15;(2)缩小;照相机(3)减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点评:能够根据“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学会根据现象归纳总结是解答平面镜作用的能力体现。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8分,第22题9分,共17分)21.(1)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2)摄像头是利用照相机的原理工作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3)求出声波从汽车传到障碍物(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二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工作的;(2)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因此从图片上看,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小;(3)解: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由v=s/t得,s=vt=m/s×0.01s=3.4m,轿车离障碍物间的距离s′=s/2=3.4m/2=1.7m。答:(3)轿车离障碍物间的距离大约是1.7m。答案:(1)回声定位;(2)凸;变小;(3)见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也越小;此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本题(3)还可用下列方法进行求解。t=1/2×0.01s=0.s,由v=s/t得,s=vt=m/s×0.s=1.7m。22.已知瓶的质量和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可求水的质量,同样可求液体质量,因为都装满瓶子,体积相同,根据公式可计算液体密度。解:(1)m↓水=m↓1-m↓瓶=0.4kg-0.1kg=0.3kg,m↓液=m↓2-m↓瓶=0.64kg-0.1kg=0.54kg,所以ρ↓液=m↓液/m↓水×ρ↓水=0.54/0.3×0kg/m↑3=1.8×10↑3kg/m↑3。(2)只有天平没有量筒也可以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同样的容器,装入不同的液体时,液体的深度不同(其它合理答案都可)答:(1)这种液体的密度是1.8×10↑3kg/m↑3;(2)只有天平没有量筒也可以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同样的容器,装入不同的液体时,液体的深度不同(其它合理答案都可)。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情况,会熟练应用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变形公式,同时考查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道的中档综合应用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