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他具备其他皇帝所没有的优点,但

隋文帝杨坚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期、甚至还被一些外国学者赞为“中国第二帝”。但人无完人,他在位期间的一些所作所为也颇遭人诟病;魏征等人编纂的《隋书》中,甚至把隋亡的根源归咎到他身上。

不过,如果咱们就此认为他很“荒唐”,那就显得有些夸张了:若因为儿子杨广导致的结果、就反推追究老子杨坚的责任,这属于事后诸葛亮、强行找背锅侠。

也许是被各种艺术作品对杨广的过度塑造所干扰,我们大部分人对隋朝的真实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杨坚更是知之甚少。

对于隋朝,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二世而亡,这跟当初的秦朝几乎一模一样;然而,在短暂的37年里,隋朝却在诸多领域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巅峰状态:

它对内灭亡陈朝、结束了近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

对外肢解空前强大的突厥,并且扶植起一个听命于中原的东突厥政权;征服契丹、吐谷浑、琉球,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它厉行改革,初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宽简刑法,影响了后世上千年;

它修建运河,打通了南北交通运输,为应对当时的经济中心南移、强化对各地区的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案;

推行均田制,大规模清查户口,崇尚简朴、发展生产、减轻百姓负担,社会公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短短二十余年间就实现了人口翻番,让无数王朝叹为观止。

可以这么说,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也像秦朝一样,为其后的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隋文帝杨坚,则是上述成就的造就者。虽然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非顶级,但他的一些优点,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极度俭朴,自己的御用车驾、器具,很多都是经过多次修补的旧物;每次吃饭,如不是朝廷的大型宴会,他的肉菜不会超过一个;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自己一个人作秀,自己的后宫、子女全部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后来太子杨勇被废,罪名中就有生活奢侈这一项。受他的影响,全国上下都厉行节约,质朴的风气,奠定了隋王朝的富裕;

第二,对于功臣、将士,他却极度大方。平日里的杨坚是非常小气的,但对待为国立功的将士、大臣,他却出奇的大方。公元年平定陈朝后,他亲自在京城主持论功行赏,当时用来奖赏将士的财物堆满了城内外:“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同时,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他不仅厚加抚恤,而且一定会亲自派使者登门慰问死者的家属。因此,在他执政期间,隋王朝人才济济、名臣辈出,军队的战斗力也异常彪悍。

第三,历史上罕见的真正爱护百姓的皇帝。

杨坚在位期间多次减轻赋税、缓解百姓压力。比如在平定陈朝后,他命令免除江南十年赋税,其他地区减免一年;公元年,鉴于国泰民安,朝廷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他下令继续减少徭役、赋税,50岁以上的百姓则完全免除;公元年,有关部门汇报库府已满,他下令“宁积于人,无藏府库”,大幅度减免田租,以藏富于民。

此外,他命人制订了《开皇律》,首次全面废除宫刑、车裂、枭首等酷刑,还明文规定无论任何罪过都不得“灭族”;确立了以死、流、徒、杖、笞为主体的封建五刑制,开创了“死刑复奏制”,即所有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次审核才能执行。这些都是古代法制文明的巨大进步。

另,杨坚是少见的对百姓没有架子的皇帝。他经常派人暗中了解民间疾苦,从而有针对性地整顿吏治;面对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他总是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官员赈济,并且因此处理了大量失职官员;每次外出,若遇上拦路告状的人,他总是亲自接待处理;他曾在前往泰山的途中遇上了大队前去洛阳求食的百姓,不仅不加驱赶,还让人们与他的队伍混杂着一起前行;碰到那些扶老携幼的人,他甚至主动避让,以鼓励人们尊老爱幼。

此外,杨坚在位期间虽然也经常对外用兵,但他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拒绝“一将功成万骨枯”,注重效率、爱护民力,经常辅以高明的策略、外交手段,用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比如面对空前强盛的突厥,他采用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阴谋与军事相结合,轻松肢解、削弱了这一游牧强敌,为后世提供了“以夷制夷”的经典模板。

凭借以上过人素质,杨坚开创了史上别具一格的开皇之治,《隋书》对此不吝赞美之词:“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那时的隋王朝,是封建史上少见的无限接近公平公正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杨坚身上也有着明显的缺点:

第一,对于官员太过于严苛。

虽然对老百姓广施仁政,但对待官员时杨坚却像个暴君。史书称他“猜忌苛察”,仿佛总是拿着放大镜找寻官员们的缺点。

比如他曾暗中派人去贿赂那些朝廷官员,对于接受贿赂的,一律处死、丝毫不讲情面,这种“钓鱼”式的反腐手段虽然有效,但却摧毁了君臣间的信任;

史书中还特别举了个例子:杨坚曾派军人护送西域使者出玉门关,这些使者在途中曾接受过类似于马鞭、鹦鹉之类的小礼物,被他下令当着自己的面处死;

虽然主张减轻刑罚,但杨坚却经常在朝堂上当众棍打朝臣,有时甚至把人活活打死,丝毫不顾及自己颁布的“死刑复奏制”。按照常理,如果官员确实有过错,就应该按照国法加以处置,杨坚此举实质上就是以皇权损害法律;此外,这种不加审判就动刑的做派很容易造成冤案,名将史万岁就是这样被冤杀。

到了晚年,杨坚的这一趋势尤其严重,史称“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

第二,过于尊重(怕)妻子,造成了连锁负面反应。

古代皇帝无不三宫六院、嫔妃成群、子女如云,但杨坚却是个另类。他出身于西魏、北周十二大将军之家,妻子独孤皇后的家族则位于八柱国之列,两人虽为政治联姻,但感情却远远超过寻常夫妻。在没当皇帝时,杨坚只有妻、没有妾;成为皇帝后,独孤皇后在世时,杨坚“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他一共五子四女,都是和独孤皇后所生。

虽然在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也曾宠信其他后宫,但在绝大部分时期,他都践行了类似于如今的“一夫一妻制”,这在古代帝王中极其罕见。

但这种在我们看来堪称楷模的夫妻关系,却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杨坚对独孤皇后如此尊重,以至于在政治方面也言听计从:

独孤皇后经常谈及政务,也许是出身贵族的原因,她的很多建议都具备可取之处。然而,她也带有自己鲜明的个人特点,比如——反感男子妻妾成群、讨厌官员骄奢淫逸,对于有这些毛病的大臣,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抗拒,经常在杨坚面前说坏话,因此也导致了一些官员遭受贬斥、打压;

独孤皇后的这些“精神洁癖”,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太子杨勇就因为多内宠、生活有奢侈苗头,引起了独孤皇后的反感;而晋王杨广则抓住这一机会,刻意包装自己,成功博取了母亲的欢心。

在独孤皇后的主张下,太子杨勇最终被废,杨广夺取了储位。因此,当杨坚去世前发现杨广并非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继承人时,曾悲愤的大呼:“独孤误我!”

此外,在一些大臣的任用方面,杨坚也深受独孤皇后的影响。比如独孤家族的下属高颎,当初曾为杨坚夺取大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由于得罪了独孤皇后而惨遭贬斥;另一位宰相杨素才华过人、能力超群,在文、武两方面立下了卓越功勋,但此人的缺点也很突出:性格残忍、排挤同僚、对百姓毫无悲悯心,但他善于迎合杨坚夫妻的好恶,独孤皇后尤其对此赞不绝口,由此也得到了杨坚的近乎无条件的信任。史万岁之死,正是受了杨素的诬陷、挑拨。

由于杨坚夫妻对于子女过于严苛,他们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被他们亲手推向了绝路:太子杨勇被废,后来被杨广赐死;三子杨俊中毒后,在杨坚的责备、痛斥中忧病而死;四子杨秀则被杨坚削爵为民、软禁于内侍省,后来死于江都之乱。王族的内斗,削弱了杨氏的实力,为隋朝后来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因此史书称杨坚:“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

但如果我们把隋亡的原因归就在杨坚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隋朝之亡,亡于杨广好大喜功,不体恤民力。说得直白点,他遗传了父亲雄才大略的特点,但却没有继承其勤政简朴、处事公正、爱护民力的优点;后来的李世民则汲取了这一教训,才在隋朝的基础上开创了盛唐这一伟大时代。

这一点,与当初的秦、汉也惊人的相似。汉随秦制,诞生了强汉;隋唐一体,造就了盛唐。说秦、隋充为汉、唐贡献了“血祭”,其实毫不为过。杨坚的功劳,值得后世颂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