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网络上闲逛,忽然看到一幅图片,是一个灯泡里,竟然长着一朵蓝色的花。我不知道这朵花是不是能真的像照片中的那样,鲜活地成长着,但是却勾起了我多年的一个回忆。
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学校没有宿舍,并且还得上晚自习,所以有好几个同学都住在离学校较近的我家里。这是一间十几平方的屋子,几张床将屋子塞得满满的,简陋得连一张桌子都没有,但是就是这一间屋子,走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尽管现在它里面堆满了杂物。
那个年代,农村的电是不正常的,所以我们得随时准备着想在睡觉前看会书的时候,忽然就断电了。如果断电了,我们只能使用煤油灯,但是那个时候煤油也不是特别多,对我们来说,点蜡烛是一种奢侈。然而,一旦晚上停电,只能睡觉了。但是停电这件事,忽然有一天被我解决了。
那天,我看到家里的鸡窝上放着几个已经烧断钨丝的废灯泡,脑中忽然想起课堂上老师刚讲过的凸透镜原理。于是,我找来家里的螺丝刀和钳子,找来一个挂口灯泡,将灯泡的“屁股”那块咖啡色、用来绝缘的厚玻璃敲碎,然后一点点地取出来。这样就能看到有一根密封的玻璃管,将灯泡内形成一个低压区。
刚开始,我将包括钨丝在内的玻璃都捣烂,直接把水灌进去,但是很快就发现密封成为了大问题。经过琢磨,我将整个灯泡按在水里,然后用后轻轻掰断那个玻璃管,结果很快水就充满了整个灯泡,一个用水和废灯泡做的凸透镜诞生了。
凸透镜做完之后,我找来蜡,将废灯泡的屁股密封住,使装水的灯泡在竖起来的时候,也不至于有水流出来。密封完之后,我又找来一个可以将灯泡固定上去的底座。晚上又停电了,我点亮了煤油灯,然后放在这个新做好的凸透镜的焦点上,瞬间,一个明亮的光柱从凸透镜的另一边射了出去。于是,我们都坐在被窝里,在这道明亮的光柱下,温习着白天的功课。
之后,我们又在那个小屋里,自己动手做电铃,还制造氢气并引起了爆炸,由于提前做了预案,并没有伤到人。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当年做这些实验的小伙伴们已经各奔东西,甚至阴阳两隔。但是回想起那个时候的冲动,还是会饶有兴趣地回忆回忆,然后偷偷地炫耀当年的那点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