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举报老师补课,以为事情结束后会风平浪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期许,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学得多,懂得多,在起跑线上领先别人,这导致很多家长逐渐陷入教育焦虑状态。

部分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忽略他们的精神压力,学生们的成绩上来了,但笑容却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另一个社会现实,给了家长当头一棒,虽然学生成绩有了提升,但中考的升学率依然是5:5,即便大家都不补课,也是5:5的录取率。

教育部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减轻学生压力,还给他们快乐的童年,教育部提出双减政策,校外取消辅导班,校内坚持零起点教学,控制作业量,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教育归回到校内。

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开心的假期,不用每天奔波在补习班和家这两点一线上,但这仅是局部现象,虽然学生负担减轻了,但家长的需求不减,因为中高考的存在,学生的竞争只增不减。

暑假期间,家长举报老师违规补课

在很多家长眼中,课堂教学难以保证学生成绩,想要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补课很有必要,现如今,虽然不能在补习机构补课,聪明的家长会将老师请到家里补习,有市场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部分在职老师依然会“铤而走险”。

在此期间,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沈阳的一位硬核家长,举报在职老师违规补课,经过一番了解后,网友更同情补课老师,反而去声讨家长。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家长,为了利用假期给孩子“充电”,通过关系将一个老师请到家里,给两个孩子补课,补课结束后,家长想少给老师一些补课费用,遭到老师的拒绝后,家长一气之下将老师告到教育局,最终家长的两个孩子假期都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位“倒霉”的老师,白白给人家讲课,最后反而倒赔家长元钱。

至此,事情基本结束,家长对于老师没有丝毫的歉意,反而是沾沾自喜,逢人便说,自己捡了个大便宜,事情传到网上后,引起网友的一致声讨。

以为事情结束后就会风平浪静,没想到副作用来了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学生们纷纷返回校园,家长以为事情结束后会风平浪静,孩子们也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但没想到新学期开始却还有副作用,由于举报老师事件,在沈阳当地闹得沸沸扬扬,教育行业内的人基本都知道了他们的事,包括这两位学生的校内同学和老师,私下里同学们对他俩指指点点,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而这位家长,平时出门遇到熟人后,免不了提及此事,并得到几句冷嘲热讽,据说后来该家长还给孩子寻找周中补课,但沈阳的补习机构基本都知道他家的事,无人敢接他家的活,生怕最终也跟那位老师一样的后果。

本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的家长,此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时后悔也晚了,他们所承受的网络暴力,以及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超出了自己承受范围,尤其是对两个孩子,以后在学习构成中,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影响。

家长的做法不恰当,但老师的行为也应反思

针对此问题,如果追究对错,最开始家长通过关系找老师补课,并有老师同意上课,这两个行为就是错误的,双减政策下,教育部命令禁止补课,家长和老师却依然违规补课,尤其是在职教师,更应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而且此前一直爆出全国各地老师违规补课问题,老师依然没有受得住金钱的诱惑,老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同时也应引起其他在职教师的思考,政策面前无例外,每个人都需要全力执行。

如今的大环境并不稳定,在职教师拥有一份铁饭碗岗位并不容易,老师们应更加珍惜,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被查出,甚至天真的的认为,过段时间就好了,即便补习班可以补课,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依然会明令禁止,所有在职教师一定要当回事,珍惜自己的岗位,不要向权威发起挑战。

此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其带来的影响的却很深远,首先就是对孩子的影响,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排挤,性格可能会变得更加内向,进而影响成绩,其次家长在生活中也迎来诸多不便,如今的互联网就像一个放大镜,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无限放大。

最后对当事老师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优秀教师评选被取消,或者教师评职称时处于劣势,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想好利弊,更不要意气用事。

今日话题:针对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欢迎点赞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