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完美小孩,但会努力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作为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带的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他们无时不刻地在捣蛋,扰乱课堂纪律、捉弄同学、不尊重其他学科老师故意顶嘴对着干。
其实,这些所谓的“坏孩子”都是想通过这种捣蛋方式引起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注意,他们从内心上都是极度期望被认可的。
读完英国作家昂加利Q劳夫的《捣蛋鬼的英雄冒险》更是深以为然。它虽然是一本面向儿童的英雄冒险小说,我认为成人也值得一看,他能让你直观地了解到一个被贴上“坏孩子”标签的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渴望。
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生命刚开始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天性活泼好动,有的天性文静内敛。作为家长,我们在看待孩子的问题时,却往往自带一把量尺。一旦孩子没有完成家长手中量尺的标准,就会被贴上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标签。
小主人公赫克托也并是非天生的捣蛋鬼,阅读中我看到了一个天性善良的孩子,但他得知流浪者托马斯的手推车对他有多重要时,赫克托陷入了无尽的懊悔中,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也因此想要弥补他的过错。
幸好身边还有愿意相信他、愿意给他弥补过错的美丽和托马斯,他们相信赫克托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才有了一场精彩的英雄冒险故事。
学做放大镜
每个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的。赫克托也是一样,他本性是善良的,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人的认可,他身上的闪光点是画漫画,维加拉老师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有意让他作为代表去参加全国艺术作品竞赛。
当赫克托偷听到老师们的对话时,眼里闪现出明亮的光,可是,当兰凯斯特老师拒绝了维加拉老师的提议后,赫克托眼里的光被浇灭了,于是他心中生出了“要让老师们,还有所有人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闯祸精”的想法。
这让我想到最近,我们班在排练红色课本剧,我需要11个人演红军。那时,手举得最高、眼里的光闪得最亮的就是那些我眼中的“捣蛋鬼”们呀,可我害怕排练时他们不听指挥、闹哄哄的场景,最终没有选他们。他们失望极了,眼里的光顿时消失,但又在哀求:“老师,能不能增加两个红军。”但此时,我也松口了,表示只要这段时间表现好就增加两个红军也可以。
我觉得,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成人,应该学做放大镜,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结语
读完《捣蛋鬼的英雄冒险》,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孩子都是多么得希望得到大人们的认可呀,“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的“坏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接纳,他们期望用捣蛋的方式来获得大人的爱而已。
让我们收起那把成人的量尺,学做放大镜,去寻找去放大孩子们身上的光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