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准诊治,推动新药研发这面镜真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郑琪通讯员王家铃周素琴面对超级细菌怎么办?抗癌药耐药了如何是好?某些疑难杂症找不到病因何以“破局”?以上问题,在未来很可能迎刃而解,这归功于一个最强“医学放大镜”——冷冻电镜在浙江的落地,科研的曙光即将照进临床。5月5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与浙江大学医院举行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成立“浙江大学医院电镜诊断中心”。双方将发挥医疗、设备和人才等资源优势,开启在临床科研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拓展冷冻电镜临床应用领域,开发临床诊断新技术,建立诊断新规范。先来了解一下冷冻电镜,它是指通过冷冻制样仪器将样品快速投入超低温环境中,使样品在发生各种物理或化学变化之前瞬间冷冻,最大程度上保存了样品的原有结构;再通过冷冻电镜数据采集、高性能计算平台数据处理,最终解析出样品不同功能状态的原子结构,达到研究和理解其功能的目的。通俗而言,冷冻电镜是在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之上,加上了低温传输系统和冷冻防污染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拥有3万倍的放大倍率,能将生物细胞放大到最小也就是原子程度。医院病理科姜支农主任医师解释,一些病理标本需要通过电镜来检测,医院里使用的都是普通电镜,最大放大倍率是倍,只能观察到细胞膜及细胞核等结构,但再下一层的结构就看不到了,而冷冻电镜则能“看清”生物分子在原子层面上的细节。“双方合作之后,医院会将部分肿瘤、神经肌肉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超级细菌感染等患者的病理标本通过冷冻电镜进行检测,以更好地发现病因、改善治疗结果。”可以说,冷冻电镜技术对整个生物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为蛋白结构研究者提供了解析结构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医学疾病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其作用还可渗透至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学等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那浙江大学医院电镜诊断中心成立之后,冷冻电镜在科研和临床上将会有什么进展呢?对此,钱报记者请教了现场的专家,回答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在基础研究方面寻找某些疾病病因。如今,不少疾病的发病机制暂未明确,仅从细胞形态上无法解释,而冷冻电镜为科学家提供了从更微小的生物分子结构比如原子排列空间结构上寻找病因的可能。另一方面,推动不少创新疗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发现,一些超级细菌和肿瘤细胞之所以耐药,是因为药物无法与细胞的靶点很好结合。通过冷冻电镜,科学家观察到能耐药的特定结构,并设计出能与其相结合的蛋白分子,从而推动新药研发,那耐药的问题的就可大大改善了。医院俞云松副院长说,在电镜诊断中心正式成立之前,医院和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已经进行了半年的合作,双方在耐药研究、新药开发上已取得进展。“住院时间长、病情重的患者容易感染超级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通过冷冻电镜,我们发现一种叫做替加环素的抗生素对超级细菌耐药的原因是靶位蛋白的结构改变。下一步我们将联合药厂对替加环素的结构进行新的改造开发,推动抗生素的合理、有效使用。”冷冻电镜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是在年,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发展冷冻电镜技术的三位科学家。从年冷冻电镜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也不到十年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说,浙大冷冻电镜中心自年11月开始筹建,于年5月8日正式成立。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是学校“十三五”及“双一流”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的校级科研平台,是浙江大学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据介绍,目前冷冻电镜发展和应用日益广泛,但国内能展开该项技术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却屈指可数,浙江大学是国内第四家、浙江省内唯一一家拥有冷冻电镜中心的单位,拥有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引进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已在《科学》《自然》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浙大冷冻电镜中心此次“携手”医院,也是强强联合之举。医院的临床诊疗及临床科研水平处于省内前列,在国内也有很高知名度。医院病理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8年完成了11万例病理标本,病例数处于国内前列。蔡秀军院长表示,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的基础科研及设备优势与医院的临床科研及样本优势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拓宽电镜临床应用领域,提高科研及临床诊治水平,双方开展全面的合作,齐心协力把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创立基础与临床合作发展的新典范,共享共建共赢,最终服务更多患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