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学的鉴定原理广泛地被应用于传统的一切文物鉴定及刑事鉴定中。 然而传统的文物鉴定极少象刑事鉴定那样,严格地认真地探讨后天附加在文物上的各种丰富的痕迹,以及所形成的原理。如果你对痕迹学原理有深入的研究,在是非面前无疑会增加了许多把握,以致可以立即判定真伪而不会出现“冤案”。 刑事鉴定中的二种类型的痕迹,一种是个性化特征极为突出的痕迹,如DNA、指纹、弹道痕迹等这种唯一性的痕迹。一种是血迹、足迹、字迹、刀伤、钝器伤等这种必须研究其型态还必须研究产生这种型态的动力特性原理的痕迹,把型态和动力特性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产生丰富的可资鉴别的特点。可以形成有力的法律证据。 在瓷器的鉴定上也有类似的这二种需要鉴别的痕迹。如: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及组成鉴定、热释光鉴定、波普仪老化系数鉴定等相当于DNA、指纹鉴定。而自然老化痕迹、天然腐蚀痕迹、土浸痕、水锈、土锈、土锈花、霉点等真假识别则相当於血迹、足迹、字迹、……等鉴别。 我们知道痕迹的差异学的共性是:同一个人在一辈子中都不可能写出二个完全一样的字,一棵树终其一生也不可能长出二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大海之大找不出二个花纹完全一样的同种贝壳,同一部镗床同一把刀具刻不出二个完全一样的枪镗线,地质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地球上岩石泥土没有超出十米甚至几米可以找到成份结构完全一样的岩石泥土,因此严格地说几乎一切的痕迹都是不可再现的。因此可以断言所谓高仿的东西,可以乱真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人们认识的肤浅与不了解,所以才有了高仿。高仿的东西必须突破原材料关、古配方关、造型关、绘画关、火候关、出土痕迹关、存世痕迹关等,可以说关关难过,破绽百出。然而痕迹差异学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人他可以对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和字体,一棵树可以长出形态不同的叶子,同种的贝壳可以有千差万别的纹路,就如元青花的造型,纹饰、用料质感也可以千姿百态。但它们却都有共同可循的内在特性和规律。但对于不熟悉内在规律和特性的人来说,高仿就有了市场和可趁之机。但如果我们掌握研究了痕迹学的原理,比如知道了器物在墓中的环境下其出土面貌痕迹生成的动力原理,与造假的用泥土埋藏所生成的痕迹动力原理是完全不同的,并掌握了其痕迹特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轻易把它们筛选出来。bbs.findart. A:寻找釉面多形态的老化的痕迹: 世间的一切物质都会发生老化,陶瓷器也一样会有老化的问题。现在来谈谈多形态的釉面老化现象。由于缺乏设备无法拍到微小的老化现象,靠文字描述无法具体化,请大家费心读,慢慢理解。 1:陶瓷的釉面玻璃体是一种非晶体物质,它的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刚烧成的釉体内蕴含着一种由于分子间距离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的能量,此时的玻璃体处于亚稳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能量会逐步释放,分子间引力小的会断裂向引力大的靠拢,而产生微小的分子有序重组,这就是微晶化,产生微小的晶体也许就几个纳米或几十个纳米大小,并由此在釉面产生微小的裂痕引起釉面玻璃体透光度的降低散光率的提高而产生润光,因此给出一个学术语叫脱玻化。也叫做矿化《所有的矿物都是晶体,其分子的排列都是有序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化。请各位注意,当时间久远老化严重时,无数的微裂痕会串连成片、成圈、成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或几倍,几十倍放大镜下可见的釉层上产生的分离剥脱。由于釉面是非均质体,这种老化剥脱常出现或首先出现于不均匀应力大的的部位《如造型突出部、气泡顶部开片部等》。或金属含量高颜色深的原始矿化度高的部位。自然老化剥脱的形状为不规则的地图状,底部凹陷处是平底的,且光泽一律为亜光或高亜光原因是由无数的凹凸老化缝连结形成的。老化剥脱点通常都极小,多数只能在20-50倍放大镜镜下始可看清,常如群星密集成片,也有零星几个分布的。极少数肉眼可以看清,大的可达1-2毫米,极大可达4-5毫米《通常多出现于低温釉面》。我们常可看到原始青瓷釉层由于老化整片整片的与胎体剥离而露出大面积的胎体。这是由于胎釉间有比釉内更小的竖向结合力更容易剥脱罢了。 2:人工模仿的釉层剥离,均为肉眼可见,尺寸大,且均为向心坡状底的。边缘为几何形状而非自然地图状《因人工是以锐物打击故有破坏力作用的中心点》。且都为玻璃高光为掩盖高光常埋入黄泥让土壤中可溶性盐类侵入,形成假的土锈花或黄泥浸复盖在上面。色单调外观不自然,而自然老化剥脱可以是光裸的,只有一部分有土锈花或黄泥浸及有机质复盖,形成土浸、色调多、外观自然。且都是边缘呈地图状平底的。通常尺寸都极小。常为肉眼不可见。 3:还有一种赝品需要注意,但制作拙劣极易识别,其作伪方法是这样的根据釉品种的不同,《其性能特性汽泡大小分布数量及釉面平度的不同》,而可采用不同的做法。如以氧化铁粉加热后伴以温度更高的热铁砂,然后将瓷品埋入一段时间取出后凉冷,由于仅仅是局部受热不均,原先瓷器上的应力缺陷处,如汽泡、微裂纹处等与热铁砂接触吸收了更多的热量,与未与铁砂接触处产生更大的温差。使缺陷进一步扩大加剧,在使用布轮高速打磨后,有缺陷的釉层会产生如同老化一样的剥脱《剥脱处形成高光》和釉面大面积的亜光,此一现象与真品相反。真品是釉面高光而剥脱处亚光。严重的打磨利害的会使大量表浅的汽泡破顶使亚光进一步加剧。而有的釉面仅需高速打磨也会出现类似的效果。有的会以00号高细度的砂布,瓦灰,打磨或结合氢氟酸轻浅腐蚀,总之花样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紧接着下一步的工序是,为摸仿出土的古旧效果常先涂以动物胶、儿茶、氧化铁粉、高级的会混以棺液总之配方五花八门的混合物。涂后片刻未干即擦去,勿使其涂层太厚,然后埋入土中或埋入混有大量钙镁化物盐类的高浓土浆中让其生成土锈花,这种土锈花成片而均匀,无正常釉光,脱釉凹陷处的褐黑色调一致。总之极易辨别。关于如何识别真假土锈花以后还会以专文谈到。 4:自然暴釉孔和人工暴釉孔的区别:自然暴釉孔是釉层中的自然缺陷,如空鼓形成的小气室或大气泡破顶形成的。开始破顶都很小。天长日久在老化因素的作用及外力作用《如热涨冷缩洗、刷、擦》下,顶部逐渐崩落形成。因此其孔洞边缘如同放大的山坡地凹凸不平而毛燥。垂直面常亦如此,并在大暴釉孔的边缘由同样的原因形成的在高倍放大镜下可看到大量的小破泡孔围绕着如群星伴月状。现代的釉由于配方原料纯度高很难形成暴釉孔现象。仿伪的方法是先在器口等易产生暴釉孔处以熔点高的材料以笔按需要的大小画在胎体上再施以釉。烧成后会形成人为空鼓突出,此时再敲打空鼓即形成人工暴釉孔。其边缘可形成垂直状与内八字状,与天然暴釉似乎无异。但只要以放大镜观察是很客易识破的。边缘生硬锐利无老化现象,很不自然。无群星伴月现象。 5:釉层的老化还有一种欲剥未剥状。在釉层无汽泡处《当然汽泡顶处也有》会形成斜坡状与釉平面有一定夹角的裂痕,此种裂痕一般与汽泡大小相似。并因此会对高倍放大镜的灯光源形成明亮的折射。如果这种坡状的折射光点,在一个视野或几个视野内大量密集成片。即说明釉层的确有相当程度的老化了。这种老化有时会形成一定数量的环形老化,导致一定数量的气泡脱落缺失,形成一定数量的凹陷点或半个汽泡。如果是出土的或出水的还会形成矿物盐与有机质浸入,而有染色,无论有无水溶矿物类及有机质的浸入,这种老化裂痕都很客易被观察到。 6:有些瓷器仅在汽泡顶部可以观察到密如珠网般的老化纹。这是由于汽泡顶部这样薄弱的部位更容易老化之故。 7:有些高温釉的釉面不形成老化剥脱痕却会形成如同蜻蜒翅膀纹样的老化釉面裂纹。当然这种纹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的。需要区别指出的是在釉层金属含量高的部位,比如釉里红的发绿发黑部位看到的这种珠丝般蜻蜒翅膀纹样的老化裂纹是先天形成的是不算数的。因为在呈色金属高度富集处是已高度矿化了,一烧出耒就有了。bbs.findart. 8:老化还会沿着开片纹加剧,我观察过最大的高温釉开片纹间隙已有1.5倍头发丝粗,要知道一般的开片纹间隙,通常只有1根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那种外表看似很粗的开片纹,是由于染色质沿着开片纹下的胎釉结合部的缝隙扩大形成的染色效果。所以1.5倍的头发丝粗也就是0.15毫米的开片纹问隙绝决对是惊人的,只能老化以理论来解释。由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开片纹若达此宽度则器物早已裂成两半。 以上的老化现象都是无可辨驳的老化铁证。一旦被观察到足以判定其为有相当年代的老器。由于我很少观察到明代中后期的器物上有这些老化现象,因此可以认为凡有这些老化特征的器物其年代一般至少在4-5百年以上。由这些微观的老化痕迹都很小,没有专用的设备很难拍摄照片以提供图文对比,所以我仅能以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釉面老化现象拍片展示给大家。仅有4张都是肉眼可见的。其中1张还是“自由人”在张文进此人…一文中提供的。在人物的衣裳部位我们可以用肉眼仔细观察到弯曲的许多凹陷小沟这是非常明显的“虫蛀眼”现象,是典型的老化现象与“尖端”腐蚀现象共同形成的。是绝对无法仿制的,其上的分布的土锈花在形态色调及分布的规律上都很自然,是附着在剥脱的釉面及气泡上形成的。大家可以结合老张上传的:“王均传来有关徽州崔氏博陵第资料”一文及网上一些有关张文进的资料,应可以下一个肯定的结论了。这些资料都难以合理伪造。按理说史上如无博陵第。仿古的人一般也是不会凭空捏造的。
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以上观察到的现象由于都是你肉眼亲自观察到的老化现象,所以远比所谓权威专家及仪器的鉴定还要准确与可靠。连载的下一个题目是:什么是尖端腐蚀现象及尖端腐蚀现象所形成的年代久远的铁证。 说明 第1张:唐三彩上的老化剥脱痕迹一最宽的开片纹的宽度己是最窄的倍以上。第2张:这是唐代琉璃舞马上的老化与尖端腐蚀现象共同形成的,琉璃也是硅酸盐玻璃体,此舞马上的沟梁状腐蚀痕包含着4种形成的动力因素:玻璃体老化剥脱、尖端腐蚀剥脱、有机酸与无机酸在腐蚀的同时其中溶解的硅又附着在沟梁上生长,使原先为表现马体上的毛的制造时的顺直刻痕形成弯曲的沟梁状极为有趣。暗绿色的马体上可以清晰看到老化与腐蚀的凹凸不平痕迹。第3张:战国玉牙圭上的虫蛀眼,这是典型的尖端腐蚀为主的现象。瓷器上一样有此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