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中国的制造业究竟有多强大,看一组侧面的数据,全人类每年向大气层排放三百余亿吨的二氧化碳,其中中国占到一百亿吨左右,制造大国不是白说的。中国的制造业很强吗?年全世界的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真正强大的制造业,不得不面对上游涨价的情况,至少有足够的能力将成本向下游传导。
一、艰难的制造业
数据说话,我们统计了家上市公司,先看营业收入及现金流:
我们可以在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之中,从年至年,营业收入出现增长的公司有家,占比84.73%;但是营业收入对于企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金流,在此我们以FCFF(企业自由现金流)为准,统计发现,同时期现金流整体上在走强的公司仅有家,占比52.67%,也就是说,仅有一半左右的企业现金流整体上越来越强;
我们再看成本情况:
可以看到,营业成本(即提供产品或服务本身的成本,不包括其他)占到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超过80%,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七七八八的费用,企业的利润很薄甚至亏损;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成本而言,人工成本是不可能大规模降低的,我们可以看到,整体上以人均计算,企业为员工支付的现金(人均成本)逐年上升,当然,制造业的员工普遍不认为自己是高收入,这就是现状。
二、未来的出路在何处
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有一种印象,认为员工进入制造业工厂,就像在流水线上像机器一样重复一系列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还要经常加班,就像电影《摩登时代》。我们承认,在中国一些地方,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但制造业的出路并不在此。
其一、这是工业化初期的情况,随着产业升级,不可能永远如此。其二、早期人口红利时期,可以用廉价劳动力为竞争核心,但是现在劳动力已经不再廉价,根据人口结构,未来十年间,20-30岁的人口逐年减少,也就是一年比一年少。
那么制造业的出处在何处呢?
我们可以看看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在国际上依然具有很强的话语权,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劳动力并不廉价。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能源,德国果断地调涨电价,比中国还早一步。那么德国的实体经济能承受吗?德国的实体经济自然势必将成本向下游传导,比如说,德国的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生产管控类工业软件的龙头就有西门子、施耐德)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就很有必要回看整个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标准(GB/T—),共31个大类:本门类包括13~43大类,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或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或零售,均视为制造;建筑物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应视为制造,但在建筑预制品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桥梁、仓库设备、铁路与高架公路、升降机与电梯、管道设备、喷水设备、暖气设备、通风设备与空调设备,照明与安装电线等组装活动,以及建筑物的装置,均列为建筑活动;本门类包括机电产品的再制造,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的产品达到与原有新产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
如果往
从制造业发展历程来看:自年改革开放之初,制造业开始崛起,以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以及服装、餐饮等轻工业为主——中国人压抑了多年的需求得到释放。20世纪90年代民营制造业迅速发展、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依然以轻工业为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工厂闻名全球,此时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沿海地域加速发展;近十年来,政策导向:重视原始科技创新,加大推动高端制造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军工等战略新兴产业。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数十年来制造业走过的历程:先轻工,再重工,后基础,先需求导向,后科技驱动。当前,正是从需求导向到科技驱动的“换挡”时期。
对此,也有人提出过质疑:为什么不是需求导向?提供的东西没有需求,那为什么还要提供?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实往往比我们的认知更复杂。
三、基础科学不是没用而是不知道有什么用
不知道有什么用,难道不是没用吗?
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关于透镜的故事:
明崇祯十五年,中国多地爆发大规模的疫情,成千上万的人染病而亡。很多名医按照现有的医书,以风寒去治疗,也就是说煎熬一些温补的药物,结果不见好,还是有很多人悲惨地死去。一个叫吴又可的医生,去疫情爆发地区实地考察,发现并不是风寒,而是染了一种“疠气”(由口鼻侵入人体),提出对付疫情的办法:口鼻隔离、达原饮(吴又可创立的一种中药)。
这种“疠气”的提出,远早于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结构,但是,仅限于此,没有发现细胞、更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微生物。不是吴又可等医家不想,而是没有显微镜。
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结构其实是一种偶然,他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早年做过学徒,平生最大的爱好是打磨了四百多个透镜。有了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就可以成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在透镜成像来说,都是一个东东。
数百年前的中国打磨一个透镜很难吗?很难!没有圆锥曲线的研究,光凭经验加工出个放大镜试试,做出来的叫“哈哈镜”!尽管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凸透镜可以聚光,但是聚光和成像是两回事,成像是要聚焦的(拿出手机拍照,就知道聚焦有多重要了)。
那么,西方人就能行吗?是的。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时代,阿波罗尼就在研究圆锥曲线,后来开普勒研究行星运动完善了椭圆、伽利略研究运动学完善抛物线,再后来的帕斯卡等人不断完善,人们才知道圆锥曲线,然后再想办法将透光的玻璃,打造成横断边缘为圆锥曲线的样子,也就是透镜聚焦的效果了。
很明显,阿波罗尼研究圆锥曲线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开普勒研究行星运动,也不懂医学。如果说这些人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吃饱了撑得”——这些人都不用为生计发愁,吃饱了饭闲的没事干,做点研究吧。
基础学科正是这样,研究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透镜,如果提高加工的精度,同样需要更多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的知识。年,网上热议的光刻机,华为被卡脖子,其中的障碍之一,就是透镜,因为极紫外光波长太短,所用的透镜精度,基本上要达到纳米级别。ASML生产光刻机,但是透镜也是采购自其他公司;另一方面,达到如此精度的透镜,不只是用于光刻机,完全可以有更多应用。
如果说透镜仅仅是一个个案,那么机床呢?中国人不是今天才知道机床的重要,自清末洋务运动开始,就意识到机床有多重要:
年容闳对曾国藩:“中国今日欲建设机器厂,必以先立普通基础为主,不宜专以供特别之应用;所谓立普通基础者无他,即由此厂当可造出种种分厂,更由分厂以专造各种特别之机械;简言之,即此厂当有制造机器之器,以立一切制造厂之基础也;”
其实,这也就是制造业的未来:
其一、不是基于需求导向,而是基于科技驱动(甚至基于基础学科驱动)。
其二、以科学为基础,研究成果可以有多方面的应用,即多方面的回报。
其三、人无我有,坐地起价,才能把上涨成本向下游传导。
四、制造强国任重道远
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的转型,正是这个趋势,就好像华为的任总说的:不是简单地砸钱,而是砸数学家、物理学家……
我们看到可喜的一面,年更多地高学历人才进入制造业,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媒体报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就值得观察了。毕竟制造业企业应聘人山人海,如春运一般的场面,值得思考。
如果就业难才进入制造业,那么制造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或者说我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工作,来这里挣口饭吃,您企业不是看中我的所学专业知识,而是我手脚健全……
相反,如果制造业企业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大规模的投入资金,招聘高学历人才搞科技研发,那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也是政策鼓励的,君不见:华为的研究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远高于同行,甚至于远高于一般的制造业企业,获得的所得税抵扣的政策鼓励。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越是打造核心竞争力,越是超越对手,越能坐地起价(在商言商,没什么可指责的),越有利润,越能享受政策优惠,越有动力搞研究发……当然,华为并非完美,只是作为一家企业能让美国制裁,足以说明成功——让美国感受到竞争压力;作为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当下,多几家让美国制裁的企业不好吗?
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地能让外国同行感受到压力的企业,因为一两家企业让国际同行如芒在背,那么获得的是制裁,如果是一大批企业,那么获得的就是鲜花和掌声啦……
总之,制造强国,任重道远!
作者:曾任东方华尔金融咨询首席研究员宋柏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