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像凸镜一样聚焦全部能量

曾有一位苦恼的青年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爱科学,也爱文学,对音乐、美术也十分感兴趣。我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上了,却收效甚微。”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不准目标,到处乱闯,几年的时间会一晃而过。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该像打靶一样,迅速瞄准目标;像激光一样,把精力聚于一束。一个人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专注于某一事业,他通常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成功者。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是兄弟姐妹11人中最小的一个,最受父母宠爱。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可他却爱上了气象学,想当个气象学家,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没多久他又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后来他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于是他又学医4年。一天,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到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受卢梭的影响,“朝三暮四”的拉马克,固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用26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后来,他又用35年的时间研究了动物学,成为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世界上许多伟大事业的成就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出类拔萃、多才多艺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处处见到这种情况,一些年轻人取得了远远超出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学生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其实,那些看起来智力平庸的人,往往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某一事业,并长期耕耘不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那些所谓的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喜欢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等到蓦然回首时,仍旧一无所有。文学大师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鲁迅也说:“若专门搞一门,写小说写十年,作诗作十年,学画画学十年,总有成功的。”纵览古今中外,凡杰出者,无一不是“聚焦”成功的。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伏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数学家陈景润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作画50余年,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专画兰竹,不画他物,终于成为擅画兰竹的高手。还有徐悲鸿擅画马,齐白石擅画虾,黄胄擅画驴,而古人唐伯虎拿手的则是仕女画。如果他们想行行拿状元,恐怕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浮躁,让自己静下来,真正的沉下来。开始聚焦自己的兴趣,只要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