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运用了标准化,却没有发展工业化,只

我们知道,现代工业是建立在细分工大协作基础上的,而细分工大协作又建立在模块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之上。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就强制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统一道路和文字,还统一了行为规范,这就是最早的标准化。

按理说,中国在秦朝的时候就产生了标准化的萌芽,为何又在后面的历史岁月中止步不前了呢。

我们发现,秦军装备了当时非常先进的弓弩,弓弩的箭头用青铜淬炼制造,后人用放大镜放大80倍观察,其抛光工艺具有很高的规律性,可以推测秦已经具备标准化的武器生产流程,早于西方千余年。先进的武器制造技术,助力秦军击败六国,工业化的作用不容小觑。

但是很可惜,秦始皇并没有在其他设计制造环节推广标准化。秦始皇对于标准化的理解和运用在方向上没有继续逆向而上,而是顺行而下。

统一六国后,所采用的标准化的作用是使用环节的标准化,目的是为了便于统治,体现的是皇权的威力。“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投资,提高了使用环节的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我们知道,一件商品或者一项工程,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至少包括了两个环节,如果仅仅在使用维护环节实现标准化,那么对效率的提升还是有限的。

很遗憾,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秦代以后的历朝历代,都继承了秦始皇的标准化理念,并且向着针对人的行为的标准化方向越走越远。

虽然对于使用维护的标准化不可避免地要向前端延伸,但是毕竟如果将标准化的重点放在后端的使用维护,对前端研制的影响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就算在使用维护环节,历朝历代也越来越将重点放在了对人的全周期标准化方向努力,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地逆向延伸到动机和思维领域,比如古时候的八股文就是思想产生环节的标准化尝试,试图以此规范人的思想。

西方人重视研制环节的标准化胜过使用维护环节。

一件商品从设计生产环节标准化后,即使不做过多的规范,也能够将标准化自然地延伸到使用维护环节。由此,西方的标准化更容易实现全周期的标准化。从标准化到模块化没有障碍,工业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所述,可能就是为什么中国很早很早就产生了标准化的萌芽,却没有继续发展下去,而没有发展出工业文明的原因之一吧。

至于为什么秦以后的人们,没有选择逆向而上,只能问他们自己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