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调节蜡烛光屏凸透镜高度的目的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www.wzqsyl.com/about/wzjj.html

今年河南省省中招物理试题的第17题是实验题的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能力及其应用能力。本题是一道基本实验题,但是难度系数却是0.64,低于试卷整体的难度。原题如下。

(·HN)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强发现用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_。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12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0.61。

(1)(1分)物距(或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2)(2分)需要;光屏中央

(3)(1分)照相机

(1)语言描述不准确,将“物距”写成“距离”“远近”“物的位置”“物与像的距离”等。

(2)语言描述不准确,将“光屏中央”写成“光屏”“光屏上”“中间”“同一高度”等。

(3)错选成“放大镜”“投影仪”。书写错误,写成“照像机”等。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经历过实验探究过程,尤其是第(2)问中的第一问。如果没有经历过实验探究过程,这一问就会大概率错误;第二问是学生平时练过的,在考试中还会出错,只能说明学生没有经历实验过程。这一点,从学生的错答“光屏上”等就能看出来。

启示:在复习中只干巴巴地强调“调节蜡烛、光屏、凸透镜三者高度相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验经历加以说明,才有可能达成复习目的。

祝师生们进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