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修表人跨越80年,他们在滴答声中修补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www.pfzhiliao.com/

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店铺内,62岁的陶良坐在台灯下,聚精会神地摆弄着一块手表。修表这行,他师承岳父,一干就是30多年。如果从他岳父这辈算起,已经足足80年了。10多年前,他的女儿和女婿也成为修表匠人。如今,一家三代人拨动着时间的指针,在滴答声中修补时光。

零件比芝麻还要小用力呼吸就会吹跑

“这块表得修2天,你放在这吧,等着修好了再给钱就行。”看到有顾客上门,陶良站起身来离开工作台,听完顾客的描述后,便大致知道了问题所在。顾客是名年纪不大的小伙,也不含糊,执意要扫码付钱,在陶良的一再坚持下,小伙才走出店门。别看小伙年龄不大,却是这里的老主顾,也是老朋友,双方彼此信任。像这样的老主顾,有好几千名。

修复好一块表,短则几十分钟,长则1个多月。一块表有好几百个零件,有的比芝麻小,也有的比头发丝细,甚至呼气大了都能把零件吹跑,要想找到出现问题的零件,得戴上放大镜一点点看。30多年间,他已经记不清到底修好了多少表,只要送到他这里,基本都可以修好。

看似在修表,其实陶良也在修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曾经有一名顾客来到店里,要修一块表。虽然并不是贵重的表,但却是他和女朋友的订婚信物,结果两人吵架的时候,一气之下摔坏了。”他回忆道,表已经被摔得不成样子,很难修复,当看到顾客诚恳的态度时,也就不好意思拒绝了。1个多月后,他将手表完好如初地交给了顾客,这也是他修复时间最长的一块表。

30多年练就绝活儿一摸就知名表真伪

陶良“入圈”修表,还要从谈恋爱时说起。他和老伴梁秋婷,已经携手走过了30多个春秋。梁秋婷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一名修表匠,这也让陶良有了接触修表的机会。结婚后,两人不仅是夫妻,还是修表搭档。“我对钟表有一种独特的感情,每次修好后都特别有成就感。”他笑着说道,别看修表的时候坐着不动,但累心累眼,是个脑力活。

从几百元的普通表,到数十万元的名贵表,陶良都修过,也都修好了。30多年的修表经历,让他练就了一手绝活,不管多么贵重的手表,只要用手摸摸,就知道是不是正品。精湛的修表技术,除了跟着岳父学习之外,他也在一点点自我摸索。在他看来,修表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现在表的种类有很多,机芯各不相同,一个品牌的表就有上百种机芯,其中机械表是相对难修的,不仅零件特别多,而且复杂程度高。

一年天,陶良的店铺仅在春节期间关门谢客3天,其余时间不是在修表,就是在修表的路上。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大半生都献给了所热爱的钟表事业。找他修表的顾客中,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很多人修表,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有些顾客家中的老人去世了,孩子们就想把老人生前戴的表修好或是做好保养,寄托对老人的思念。”他意味深长地说。

女儿放弃高薪学习修表一家三代修表匠人

说起陶良,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老伴,正是梁秋婷的出现,才让他如此热爱钟表。“我姓陶,她姓梁,我们的姓组合在一起,就是我名字的发音。”他笑道。和记者聊天之际,他的老伴坐在工作台前,一丝不苟地修理着手表。只见这名59岁的妇人眼戴放大镜,屏气凝神,仿佛在为一块失去活力的手表赋予新的生命。

修表是个精细活,一坐就是大半天,急不得。年轻时的梁秋婷,也曾想过放弃,但面对老主顾们的不舍、老父亲的嘱托,她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是家里的老小,上面还有哥哥和姐姐,但喜欢修表的,只有我一个。”她说道,父亲老了之后,干不动了,但内心对钟表的强烈喜爱,让人看了心疼,所以她决定当好接班人,接续父亲的事业。就这样,她磨平了性子,忍受着数十年久坐带来的腰椎和颈椎的病痛折磨,继续拨动着时间的齿轮。

“老梁修表”是他们店铺的名称,这块牌子已经创立了80多年。在不远处,是他们女儿和女婿的修表店。10多年前,这对年轻情侣放弃了北京的高薪职业,义无反顾地回到老两口身边,怀揣着满腔热爱,开始学习修表技术,成为像陶良夫妇一样的修表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0多年前,陶良与梁秋婷喜结连理,并成为修表界的夫妻档。10多年前,他们的女儿和女婿又跨入修表界,继续雕刻着时光。一家三代人,80多年的坚守,他们用匠人精神打磨着永恒的时间。

新黄河记者:王铮

编辑:韩璐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