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文盲观众更失望

正余弦春节档电影高位收官,“绝望的文盲”一词也在网络上悄然走红。这个梗出自电影《无名》的某位主演,在路演环节一问三不知,被观众指责“不了解角色”。近些年来,令人尴尬的“名场面”不少:在采访中喊错前辈同行的名字被嘲,于直播中说脏话被批,写祝福语提笔忘字,甚至连演员的定义也答不上来……如果没有过硬的文化基础,真的能演好戏么?抛开个人喜好不谈,客观上来看,影视作品对演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光鲜亮丽,更要谈吐不凡。一方面,互联网传播下,观众群体整体文化水平在提升。“能人在民间,食客多老饕”,越来越多的观众“带着放大镜看剧”“深度剖析电影”。批判性审美能力更加突出,令平庸之作的市场进一步缩小,单靠粉丝拥护和团队宣发,糊弄不了观众的眼睛。另一方面,影视题材更加丰富,倒逼演员不断学习。如《 》系列重视对历史的考据还原,《红海行动》要求演员对特战部队的生活有所认识,《流浪地球》系列展现了科幻与特效的魅力,《满江红》则尝试对历史题材进行新解读……没有对角色心理的把握和对作品历史背景的了解,在神态和动作上难以还原,就没有“超越剧本的演绎”。热播电视剧《三体》的花絮中,戏份较多的演员常会现身说法,探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心得,与观众共同学习和思考。演员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方可“本色出镜”,给观众带来“互动性”“养成系”的观看体验。屏幕之外,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明星演员肩负着公众人物的责任,其言谈举止对社会心态有一定影响。近年来,一些流量明星被吐槽,如“演员分念名牌大学”“拿学历、混编制都是走过场”“没文化还做高考助力官”等,折射出“能不配位”“低学高就”。由于发展路径和学习性质不同,对演员的文化课成绩斤斤计较并不现实。但做好本职工作,也需要不断学习。陈道明醉心文史阅读,赵丽蓉从头学书法,王宝强随身带字典,至今仍被传为佳话。演员群体从自身做起,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对社会崇学向善之风亦是一种鼓励。若“文盲”已绝望,则观众更甚之。因梗笑人后,把来自观众的批评当成为一种警示——演技和文化水平,二者不可偏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晚。张宇驰南方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